background image

  

 

  二、建筑的构造性

,提升人的品格的自慰功用 

  

 

  建筑是物质产品

,是人类审美理想的“外化”,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人们往往从外化的

美的事物中观照自身

,得到自慰。而建筑艺术是人类观照自身最方便,最重要的镜子。 

  我们观赏北海的承露盘

,系一耸立的华表,其顶端站一个人物雕塑,人双手捧盘超过头部,

承受天然的甘露。华表周围雕满流动的祥云图案

,巨大的白龙,左右回旋,仿佛在飞腾,整体建筑

形象

,鲜明生动,典雅庄重,清朗流畅,显得既崇高又优美,充分发挥了直线韵律(耸立的华表,站

立的人物雕像

)与曲线韵律(云纹、龙图、承露盘)的造型功能。 

  梁思成提倡的大屋顶式建筑

,是吸收了中国古典建筑精华与现代建筑优点相结合的产物,

也体现了直线韵律与曲线韵律的结合。建筑的音乐美

,是此时无声如有声的美,乃似动实静的

美。这种富有声于无声

,寓动于静的现象,是音乐的特质渗透到建筑中的结果。这种结果的获得

不仅要靠视觉

,还要靠听觉;不仅靠听觉,还要靠想象、联想。因为建筑毕竟不是音乐。它那三维

空间的形体构造

,必然诉诸视觉感官的观照,才可被人认识。它不会发出音乐的声响,因而人们

也就不可能把它当成实际上的音乐看待。人们只有架起通感的桥梁

,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作

,把视觉和听觉联系起来,才可通过视觉去诱发听觉,从而领悟建筑中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

仅仅是就其象征的暗示的比喻的意义而言的。

 

  你到过长城吗

?当你看到长城的时候,一定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不由得会感慨:“啊,伟大

的万里长城

,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即使从未写过诗,此时也会诗情大发,想吟诵一番。你深

有这样的体会

:长城宛如巨龙,在祖国的北方迤逦起伏。气势磅礴,气概恢弘,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连黑格尔也很赞赏万里长城的建筑艺术。长城是由无数石块堆砌而成的

,但它的价值决不止

于石块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见证,它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都是巨大的石头交响乐。但

,长城毕竟是一种建筑,而不是音乐。我们说它是石头交响乐,乃是就其象征意义而言,是指它

的构造象征某种音乐性

,暗示音乐的特质。不仅长城如此,凡是建筑都是如此。 

  我们观赏杰出的建筑艺术精品

,总是感到自豪骄傲,充满自信和力量,这就是建筑美对人

所产生的

“自慰” 

  功用。建筑艺术的内涵越丰富深刻

,这种“自慰”功用也就愈加强烈。 

  

 

  三、建筑的史诗性

,具有时代的观照功能 

  

 

  建筑是

“石头写成的史书”,是“时代的镜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所表现

出的时代文化、历史意义作了如下的表述

:“这是人民的贮存;这是世纪的积累;这是人类社会

不断蒸发而剩下的沉淀

……真的,这座建筑物上一层层艺术的积累,可以作为好些厚厚的书本

材料

,这都是人类的通史。”雨果认为,“这个可敬的建筑物的每一个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是我

们国家历史的一页

,并且也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 

  北京的故宫更是中华民族一部史书。它是在元代大都宫殿基础上逐步改建

,扩建而成的。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

,于永乐十四年(1416 年)营造北京宫殿。清代加以扩建,故宫环以城墙,叫紫

禁城。如果把故宫比做巍峨壮丽、气魄雄伟的交响乐

,那么,从中华门到天安门约有 1.5 公里长

的建筑群

,便是它的前奏曲。进入午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典丽堂皇,巍然屹

立在故宫中轴线上

,特别是太和殿,是中轴线上三大殿的中心,也是故宫宫殿的主体,俗称金銮

殿。明清两代皇帝登基

,朝会大典,即在此举行,它是皇帝发号施令的主要正式场所。三大殿支

撑着高大朱色圆柱

,殿内装饰着美丽的彩绘,屋顶的黄瓦闪烁着夺目的金光,巨大的廊檐向上

翻卷

,仿佛要起飞。太和殿前铺陈的云龙阶石,仿佛在游动,还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无不衬

托出主体建筑的美

,而太和殿就仿佛是故宫交响乐章的主题歌。故宫在中轴线上排列着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