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上述系统几乎都涉及雨水的污染控制、截污和储存,这也是各系统的技术关键。德国的

技术标准(

DIN1989)和集成化技术主要限于前两类。雨水渗透和净化只有类似行业标准的

ATV 技术手册与指南。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根据小区的总体布置、面积的大小、园林、道路、
建筑与水景设计等,可能是上述多种类型的组合,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德国已建或在建的一
批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都各具特色,其它一些国家也有应用。

日本和德国的建筑师还设计建造出集太阳能和雨水利用为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型建筑,

这也代表建筑界的一个新思潮。

城市雨水利用将和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更紧密地结合,北京城市雨水利用也基本是向

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趋势发展。

4 因地制宜,注重地区和项目的特殊性
城市雨水的利用要特别注意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各种条件(气候、地质、水

资源、雨水水质、建筑

……)的差异。甚至在一个城市内的不同区域或项目之间,各种因素和

条件的不同都能决定应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案。

德国目前采用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标准就不能照搬北京。第一,虽然有接近的年

均降雨量(

600㎜左右),但德国的降雨在一年中分配均匀,少暴雨,其储存容器较小。而

北京的降雨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

6~9 月份,导致储存容积过大,而整个系统的设备在一年

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闲置,代价太高。第二,德国的屋面雨水经过截污装置和简单的过滤就能
满足杂用水的要求。北京的屋面雨水水质用这种系统就很难达到回用标准。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特别重视雨水的污染与控制。笔者注意比较了北京和德国

城市的雨水水质,无论屋面雨水还是路面雨水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决定了我国城市雨水利
用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可掉以轻心

笔者考察了柏林某设计公司的几个小区雨水利用工程,都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案。在北

京某中学运动场雨水利用工程中,笔者采用了储存、自然净化后再利用的方案,而在另外的
小区则可能采取水景和渗透设施等综合性雨水利用方案。

总而言之,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应避免生搬硬套,应该充分体现因地制宜、针对性强、灵

活多样的特点。正确的设计思想是最重要的。

5 制定相关的法规与政策
近两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对雨水利用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了专题讨论,交流一些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少数国家或地区建立了有关法规和政策。但更普遍的是缺乏法
规政策,这对城市雨水利用的推广是很大的阻碍。

 

德国目前没有城市雨水利用的统一法规或政策,各州的发展也不平衡。汉堡是最早

1988)颁布对建筑雨水利用系统的资助政策,在以后的 7 年里有 1500 多个私有住宅的雨

水利用系统得到州政府的资助。

1992 年黑森州开始征收地下水税,并以此资助包括雨水利

用在内的节水项目。

93 年又颁布了新的建筑法规,给市政当局或地方团体以权利来强制性

地推行雨水利用。接下来巴登州、萨尔州、不莱梅、汉堡等都修改了他们涉及到雨水利用的建
筑法规。这被称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到

90 年代后期,又有一些州或市政

府出台了对雨水利用的资助和鼓励政策。这些都有利地促进了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
与发展。日本也有不少地方政府对雨水利用设施给予财政资助,

95 年以来还在不断增加。如

果新的欧共体饮用水指令(

European Drinking Water Directive)从 2003 年 1 月 1 日开始成为

法律,其中就包括私人住宅雨水利用的有关条款。可见,无论从技术或法律角度,城市雨水
利用近年来在欧洲水工业领域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对一项新的技术或一个新的领域,像非市场化的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初期的鼓励政策

和资助,以及相关的法规尤为重要。

我国山东的长岛县

1995 年出台了雨水利用的地方规定,有力地促进当地的雨水利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