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wmax=1450mm,倾斜变形 ìmax=10mm/m,水平变形大部分为 εmax=10mm/m,局部达到
εmax=12.0mm/m,达到《“三下”采煤规程》规定的

Ⅲ~Ⅳ级损坏等级。从整个新村址受开采影

响程度来看,有

70%的区域仅受到建筑物

Ⅰ级损坏的地表变形影响,20%的区域将受到建筑

Ⅱ~Ⅲ级损坏的地表变形影响,10%将受到建筑物Ⅵ级损坏的地表变形影响。整体上新村

址受到的地表变形影响不大,采用抗变形技术新建二层楼房,从目前国内抗变形技术水平
及其应用效果上看,可以保证建筑物不受开采影响的破坏,满足建筑物使用和功能方面的
要求。
  

4 就地重建技术应用

  

4.1 煤矸石地基回填技术

  根据房屋抗变形技术要求,利用矿井废弃物煤矸石作为回填材料,实施新村址回填。
  

4.1.1 回填前,对回填场地原地表进行推平、碾压,碾压次数不少于 2 遍。当地表土壤

含水量较大时,铺设一层粒径为

100~150mm、厚度为 200~300mm 的矸石压实。

  

4.1.2 回填矸石粒径级配均匀,最大粒径不大于 200mm,否则应予破碎,含水率控制

7%~10%,矸石粒径较大时,含水量为较低值,矸石粒径较小时,含水量为较高值。当

矸石含水率低于

7%时,压实时适当洒水。

  

4.1.3 一般采用前进式回填方法进行回填,分层覆矸,分层压实;每层覆矸厚度(碾

压前)

300~500mm,每层碾压不少于 4 遍,最终用水准仪实测同一点相邻两次碾压的高差

值小于

5mm。

  

4.1.4 用不小于 14t 液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采用“慢驶、多次、重叠”的方法,碾压

方向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

100~200mm,行驶速度不大于 2~3km/h。

  

4.1.5 两相邻施工段间的接茬处,先填完者做放坡处理,放坡坡度不大于 30°,且接

茬处碾压遍数不少于

6 遍。

  

4.1.6 特殊地表处理,遇有较大的土墙块,先进行破碎,适当洒水后再推平碾压;无

水坑塘,先用推土机将坑边推成较缓顺坡,坡度不大于

30°;有积水坑塘,经排水、清淤后,

边坡修成台阶状,每台阶高

300~500mm,宽 1000~1500mm,然后自坑底分层回填,每层

填厚不大于

500mm,分层压实至原地表标高后,再大面积回填矸石。   4.1.7 矸石地基

承载力试验,选择压实强度较强、中等和较弱的三个特征测点进行静载测试,要求较弱点能
够满足设计要求。后三里新址地基测试结果:

3 个测点的承载能力均达到 200kN/m2 以上,

满足设计承载力

150kN/m2 的设计要求。

  

4.2 新村房屋平面布置

  根据抗变形结构房屋设计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规划建设,进行后
三里新村
  规划。
  

4.2.2 主街道 2 条,一条南接煤泥路,位于新村西侧,另一条位于新村中部,南北走

向,道路红线宽均为

12m;次街道 4 条,东西走向,其中 10m 宽 2 条(位于新村南部集中

住户区),

8m 宽 2 条;每排民房门前道路宽 6.5m;新村外围道路宽

  

4~6m。

  

4.3 变形区域划分

  

4.3.2 房屋变形等级划分,房屋基础坐落在一级变形区内,该房屋为

Ⅰ级抗变形设计,

房屋基础坐落在二级变形区内,该房屋为

Ⅱ级抗变形设计,以此类推,共 4 个等级;房屋基

础坐落在两个级别的变形区之间,按高一等级变形区域设计房屋抗变形等级,以保证房屋
的安全性。如房屋基础坐落在一至二级变形区,按二级抗变形等级设计。
  

4.4 施工质量控制

  

4.4.1 为确保新村抗变形结构楼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建设方委托工程建设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