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按银行规定,空白银行承兑汇
票应在分行一级进行保管,按银行内部规章规定,汇票一经开出,上级银行就会对汇票交
易进行核查监督。同时,针对前来贴现的汇票,贴现行必须仔细查询,与出票行确认其真实
性。经过层层设防,虚假或盗用银行汇票的情形很容易被拆穿。如果承兑行严格按正常程序
办理,就能很容易发现非法出具的承兑汇票。

 

  但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
务由于种种原因蕴藏着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票据当事人看,有其本身票据填
写模糊带来的风险;第二,从结算中介入看,有操作失误或任意违规而造成的风险;第三
从结算环境看,有票据犯罪日益增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有银行、企业以及司法部门对处
理票据纠纷依据的法俸、规定理解不统一而带来的风险。

 

  

(4)结算编制、信息披露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

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的不真实,尤其是利润反映不真实。当然,这种情况
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的因素来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
信息的虚假性。结算利润是反映经营者最终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数据不实,不仅会影响
单位,也会对上一级部门,乃至对国家隐藏风险。从技术或制度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合理性
问题,如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否合理,应收利息计提的标准是否合理等。目前各
商业银行在估算风险时,并没有把表外科目风险计算在内,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披露要求更
是近乎空白,忽视了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二、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在日常营运中,不仅面临着外在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还面临着许多来自
内部的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正在逐步由隐性转向显性,这些风险的产
生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相关联。因此,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完善和加强内部风
险控制,已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竞争激烈导致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的商业银行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较快的资产
增长速度,压低价格和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银行资金营运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在激烈
的金融竞争中,商业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在银行资产负
债表外迅速滋生,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各种潜在风险。

 

  

2、金融管理模式不科学 

  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
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欠缺,主要表现
在: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还需强化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一方面地方政府的保护
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

“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

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
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
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

 

  

3、技术落后 

  当前,虽然各商业银行对单项信贷风险控制比较重视,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很落后
对经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不能对各类可控风险采取有效
的措施,风险管理还没有成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
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满足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