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上述讨论是在个人意义上进行的。这暗含着如下含义:个人也有资产,资产并不是非要
跟企业联系在一起。但在会计学中,资产仅指企业资产,因为会计一般是指企业会计,会计
中的资产也就仅指企业资产。但上述基于个人的分析逻辑可以容易的扩展到企业问题。

 

  仿照个人资产的定义,我们将企业资产定义如下:企业资产是指有用的、稀缺的、产权
由企业拥有的资源。企业资产的特征也可表述为:

(1)有用性;(2)稀缺性;(3)产权属于企业。

比较一下我国

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

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区别何在呢?“企业过去

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这个定语其实无需强调;“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强调的是产权,这

点和我们的定义是一致的;我们的企业资产概念不是强调

“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

是强调

“有用性”,但事实上,二者是等价的,后者常常意味着前者。 

  但如果说个人资产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的话,那么企业资产得以存在的原因
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追问企业是什么。这正是新制度主义企业理论中
的企业本质问题。然而,鉴于学者们至今在企业本质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我们不拟讨论过
多。我们只需要注意到如下事实即可。

 

  首先,企业是一个分工合作组织,它的存在,是为了创造并实现他人所需要的价值,
并从中获取各种剩余,然后参与企业的各个人从企业剩余中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企业创造并实现他人所需要的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在马克思理论[4
](201

-202)基础上,我们可将任何纯粹的、独立的个人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概括为:

劳动者、劳动权利、劳动场所、劳动知识、活动(即劳动本身)、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用我们关
于资产的定义,其中的劳动者构成了企业的人力资产;而劳动权利、劳动场所、劳动知识、劳
动工具、劳动对象则构成了企业的非人力资产。

 

  最后,为了获得分工合作剩余,企业必须要求多个人力资产的联合劳动,这又导致多
种非人力资产的联合投入。于是,企业作为一个分工合作组织,客观上需要人力资产和非人
力资产的联合投入,这正是企业资产得以存在的原因。

 

  那么企业的资产又来自何处呢?假设经济是一个私人经济,最初的资产都由个人所拥
有,那么企业最初的资产也只能由个人资产而来。关键的问题在于,个人资产如何进入企业?
这正是公司财务学中融资途径的内容。根据现有融资理论,融资途径首先划分为内部融资和
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但是,传统的公司财务学往往假设企业
已经存在,并且往往将企业限制在上市公司范围内,使得企业融资的途径一般限于资本市
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然而,企业并非先天存在的,其产生总是由企业家来推动,
因此企业家是企业契约的中心签约人,是企业分析的逻辑起点。下面我们从企业家的角度来
分析企业资产的来源及其形态。

 

  

 

  如果企业家的自有财富足够充裕,即超过投资和经营的需要,那么企业家完全不需要
资本市场,仅靠内部融资。此时,企业家同时是资本家,所建立的企业属于个人独资制企业。
但如果企业家的自有财富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初始投资和经营,那么他必须引入外部融资。按
照财务学,外部融资有两种方式: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如果采取权益融资,那么企业形态
为合伙制或公司制。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公司法,企业家、合伙人或股东
的出资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形态,这些资产直接构成初始的企业资产
(见表 2)。

��

  

 

  伴随着这些资产的进入,企业设立。但在企业设立之后的经济活动导致企业资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