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后,随着国内煤间接液化工程技术开发的逐渐成熟和工程运行经验的积累,该技术的产业
化发展将进入第二阶段。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分析,在西北、华北、西南、东北等地都有
发展煤液化产业化的资源条件,并于

2010 年至 2020 年期间建成若干个产业区。预计到 2020

年,我国煤炭直接液化总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

1000~1800 万吨,间接液化总产品能力将达

到每年

2000~2500 万吨,届时煤液化生产的汽油、柴油等发动机燃料油为每年 3000~3500

万吨,可以提供国内约

13%的交通燃料,形成补充石油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煤间接制油在国外的发展实际情况
  煤的间接液化是将煤汽化制得合成气(

CO+H2)后,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合成气合成

为油品和化学品的过程。早在上个世界

20 年代,德国就开始了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并

1936 年首先建成工业规模的合成油工厂,总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

  目前,在南非仍有商业化运行的煤间接液化厂。如

SASOL 公司采用 F-T 合成技术,先

后建成三座生产厂,年处理煤炭总计达

4590 万吨,主要生产产品为汽油、柴油、蜡、氨、乙烯、

丙烯、聚合物、醇、醛、酮等

113 种,总产量达 760 万吨,其中油品占 60%左右,保证了全南

28%的汽油、柴油供给量。由于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世界各国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

不断推出越来越严格的油品规格,导致柴油产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使得费托技术的经
济性越来越高。据预测到

2015 年全球 GTL 柴油的产量为 600,000 BPD,占全球柴油消费

总量的

4%,占新增消费总量的 13%

  三、

 煤间接制油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

  我国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初曾在锦州运行过规模 5 万吨/年的间接液化工厂因为发现

大庆油田而终止。

20 世纪 80 年代又开始对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发了固

定床两段法合成(简称

MFT)工艺和浆态床-固定床两段合成(简称 SMFT)工艺,先后完

成了

MFT 工艺的小试、模试、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及 SMFT 工艺的模试,另外也进行了合

成催化剂长周期运行试验,为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和人才基础。

   七五”期间,山西煤化所开的煤基合成汽油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项目。

1989 年在代县化肥厂完成了小型实验。“八五”期间,国家和山西省政府投资 2000 多万

元,在晋城化肥厂建立了年产

2000 吨汽油的工业试验装置,生产出了 90 号汽油。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年产

10 万吨合成汽油装置的技术方案。经过 20 年的开发和研究,目前我国已经

具备建设万吨级规模生产装置的技术储备,在关键技术、催化剂的研究开发方面已拥有了自
主知识产权。可以这样讲,我国自己研发的煤炭液化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十五”期间,在国家 863 计划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

重大突破,成功地建设并运行了两套产油品中科合成油

750 吨和兖矿 5000 吨的新型浆态床

合成油品开发试验装置,取得了进一步放大及其工程化所需的相关数据,在催化剂制备及
在线分离、反映器设计、系统稳定运行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开发及
工程经验,为我国煤炭的间接液化技术的进一步放大验证及商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培养了
相关人才。
  四、煤制油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重要途径
  我国每年用石油以

2007 年计是 2.8 亿吨进口 1.4 亿吨,我国是世界上蕴藏煤炭较大的

国家之一,目前探明可开采

2000 亿吨以上。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迅猛增加,必须考虑建立

战略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的手段之一,它是国家整个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综合对策包括,发展替代燃料和替代技术。其中

"煤液化"作为石油替代品,具有保障国家

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中国石油资源匮乏,但煤炭资源丰富,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今年

6 月发布的

统计报告,截至

2002 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 1886 亿吨,已探明的煤炭

储量人均

145 吨,按全国年产 25 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 80 年。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