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岩及煤层,含少量植物碎片化石,中夹砂岩薄层。含煤

8 层,其中三 4、三 2 煤,为全区大部

可采煤层,三4煤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不稳定,局部可采,夹
矸也多,岩性多为泥岩,且厚薄不稳定;三2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顶板为泥岩、砂质泥
岩,较稳定,局部不可采,夹矸多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较稳定;这也造成煤层瓦斯气赋
存不均且局部富集的原始条件;本组揭露最大厚度

135.33m。

  

1.3.3 上石盒子组(P2s) 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中粒砂岩。揭露最大

厚度为

220.13m。根据其岩性及含煤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四、五、六 4 个煤段:该组区域煤

层极不稳定,均不可采,煤层气含量不会高。
   

1.3.4  二 叠 系 石 千 峰 组 ( P2sh )   石 千 峰 组 又 划 分 为 三 段 , 第 一 段 平 顶 山 砂 岩 段

P2sh1 ) , 第 二 段 含 瓣 鳃 类 动 物 化 石 的 泥 灰 岩 段 ( P2sh2 ) , 第 三 段 石 膏 钙 核 段

P2sh3)。

  本区范围内石千峰组未发现煤层。
  二叠系地层及岩性祥见表

1。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二叠系地层中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是煤层形成的主要层位,其
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以原始沉积环境控制为主,局部受后期构造作用控制,也是煤层气储
存的先决条件。
  

2 豫东地区煤质特征

  

2.1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三煤组各煤层多为粉煤,块状煤较少,具层状结构,煤

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并夹有条带状及线理状镜煤,煤岩类型多为半亮

-半暗型。

视电阻率平均值为

116.13 欧姆。煤芯煤样实测比重与容重见表 2。

  二

2 煤层上部多为块状,中下部多为粉状,多成层状构造,细-中条带结构。宏观煤岩

组分主要由亮煤或镜煤组成,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光亮型

-半亮型。视电阻率 80-300 欧姆。煤

芯煤样实测比重与容重平均值分别为

1.51 和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