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层气的产量才达到

15 亿 m3。美国走在世界煤层气产业的最前面,无论在产业发展模式还是

开发技术上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从而促进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推动其商业化进程。

 

  

(二)政府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 政府就开始重视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政府把煤矿瓦斯的利用工

作正式纳入

“中国节能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并同时将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研究列入“八五”科技

发展攻关项目。

 遵循宏观政策,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煤层气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加

快中国煤层气商业化开发利用的步伐。

1996 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中联公司)

,这意味着政府开始把开发利用煤层气作为一个产业来扶持,煤层气产

业由此进入了准备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新阶段。事实上,中国在煤层气开放方面制定了相当
宏伟的规划。

2006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

规划提出,到

2010 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达 100 亿 m3,利用 80 亿 m3。而拟定中的煤层气“十

二五

”规划提出,到 2015 年,我国煤层气总体抽采量目标为 210 亿 m3,其中地面抽采量为

90 亿 m3,井下抽采量为 120 亿 m3。这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两倍多。目前,煤层气“十二

”规划已完成初稿并交由各方审议,最快于 2011 年 7 月对外发布。 

  三、中国的开发利用现状

 

  

(一)中国煤层气“三低”限制发展 

  美国煤层气开发给中国带来许多的技术借鉴

,但是中国煤层气的特殊性让中国无法完全

效仿美国的模式和技术,同时产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更是限制了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快速
发展。含气饱和度、渗透性和储层压力是控制煤层气可采性的最重要地质参数,我国的煤层
气储层有低含气饱和度、低渗透率、低压力的

“三低”特性,极大地制约了煤层气的开发, 所

以,

“三低”是影响我国煤层气单井和先导性开发试验井组稳定日产气量低的最重要因素。如

何解决

“三低”的制约是当前煤层气研究和开发在技术上的关键。 

  

(二)产业发展混乱 

  

2010 年,十一五计划接近尾声,非但没有完成 100 亿 m3 的年产目标,而且在我国煤

层气资源最富集、唯一进入商业化运营的沁水盆地仍是一片乱相。

 

  我国现在煤炭、煤层气开采两权分置,矛盾十分突出。煤层气属于国家一级管理矿种,
由国土资源部管理,探矿权由国土资源部发证;而大部分煤炭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都由
地方政府管理,由部级或省级有关部门发证。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大的煤层气田在还没有大规
模开发之前,就出现了煤层气采矿权与煤炭采矿权重叠和侵权的现象。

 

  国家目前关于煤矿开采的规定是

“先抽后采”,即在开采煤炭之前,需要对矿井内的煤层

气进行

3-5 年的预抽,之后才能进行煤炭开采。一些煤矿企业为了发展等不了,抱怨煤层气

企业只懂采气,不懂采煤,他们按照他们的规划采气,会破坏煤层,给采矿造成不必要的
困难。煤层气企业低成本圈地,只占不采,破坏了煤炭开采持续生产。另外一些煤矿为了自
身的发展计划开始自己采气,但是却没有

“合法的采气权”。 

  实行采矿权和采气权开发主体一致,势在必行,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否则如此乱象
会一直持续下去,使煤层气的开发和煤炭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不必要的影响。从宏观上阻碍的
煤层气整个产业的发展,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影响国家的能源大计。

 

  

(三)销售限制发展 

  煤层气产业化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销售和运输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管道网
还是很不成熟,即使天然气的管线也没有达到国家需求量,现在还有

100 多个城市没有天

然气管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管网的煤层气,更是遇到了运输销售的瓶颈。一些煤层气
公司对煤层气加压液化,这样就增加了成本,使煤层气的售价变高。同时由于煤层中裸眼钻
孔稳定性的技术原因,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在完井后即开始抽采,无法长期关闭,所生产
的煤层气不能及时销售,却把它点燃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