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少。将所拖欠的供货商资金用于对其它企业的并购,是顾继前两年调控科龙电器三项费用后
的新玩法。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售后服务渠道的大肆占用,则使近

3 亿使用科龙产品的消费者今后

的售后服务受到影响。早在

1992 年,顺德区大良维修店就开始经营科龙电器的售后服务生

意。在顾入主科龙电器后的

2002 年,大良维修店的李老板被告知必须交纳 3.5 万元的格林柯

尔制冷剂加盟费,才能成为科龙电器的

A 级服务商,否则只能成为 B 级、C 级服务商。A 类

服务商的好处在于可以和科龙电器

100%地结算维修费、安装费,而 B 类、C 类服务商只能结

70%。在 3.5 万元的加盟费用中,包含 2 万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加盟费及 1.5 万元的格林柯尔
制冷剂货款。李老板当时买下来的

100 公斤格林柯尔制冷剂,3 年过去了才只用掉 10 公斤。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顾雏军再三地以科龙为资源掠夺的对象,采用上述手段使得科
龙耗尽了其几乎所有的财务资源。加之对内的文化肃清,对职工薪酬的削减,终于把科龙推
到了破产的边缘。顾本人也因此被推上了法律的审判台。

 

  

 

  二、原因分析

 

  

 

  科龙作为我国空调行业曾经的领军企业,在短短的几年间蜕变成一个问题企业,其失
败历程让人深思。笔者认为,科龙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残缺,为顾氏肆意吞噬公司资源开了方便之门 

  特别是顾雏军入主科龙后,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紧接着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大
换血。原来科龙集团的执行董事纷纷以各种理由相继辞职,结果在

6 名执行董事中,除了个

别人外,其余的全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而且,

3 名天价的独立董事很可能是关系户。

同样,本来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股东大会的
权力制衡完全被打破,股东大会实际上成了顾雏军的一言堂。公司决策层治理结构极度不合
理也就预示了科龙电器后来的命运。顾氏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公司财务资源,采用

“洗个大澡”、

“借鸡生蛋”(郎咸平语)手段来操控公司业绩,进行疯狂资本扩张。另外,在一股独大的股
权结构下,独立董事根本就不能有效制约大股东。所以,出现像顾雏军这样资本运作高手时,
独立董事

“失声”就并不奇怪了。虽然我国 2006 年的《公司法》对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及监事会

的设立及成员条件和构成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操作中很多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公司
治理结构混乱形成了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体制性风险。

 

  

2.会计披露的不规范甚至违法,审计的不独立给了顾雏军违法的空气和土壤 

  顾为了从科龙电器中抽出更多的财务资源用于他的产业扩张,曾多次采用关联交易、多
计费用、违规担保和提供虚假销售凭证等操作手法从科龙转出了大量资金。可以说企业内部
财务部门完全成了顾操控利润工具,根本不可能对这些违法现象提出任何异议,更不可能
按规定对外进行披露,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可见一斑。与次同时,负责财务报表审计
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科龙电器年报出具审计报告时,对科龙电器未披露的公司及其子
公司之间资金往来和交易事项没有提出反对或保留意见,审计工作底稿中只记录了审计程
序和结论,不能提供总体审计计划、审计总结,审计程序不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未尽到独立审计责任。内部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外部审计公司的沆瀣一气给了顾无所不为的
勇气,掏空企业已成定局。按《会计法》的规定,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应该建
立内部稽核制度,对于一个成名已久的上市公司,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如此的形同虚设实属
罕见。看来在法律的有效实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更加知名的国际性审计公司德勤
而言,对审计准则的公然漠视,所作所为值得我们深思。

 

  

3.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和所有者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