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等~强,也是矿区主要供水含水层之一;下部砂层含泥量较高,水质较上部差。该含水层
(组)在古地形隆起处缺失,由于该含水层地下水水量充沛,将产生对其下部含水层的越
流补给。

 

  

6)第三隔水层(组) 

  除在深部古地形隆起处变薄或缺失外,该隔水层(组)一般分布较稳定,为良好的隔
水层。据水

11Q

Ⅲ 下孔长观资料,近 2 年的时间累计下降 3.43m,可以看出该含水层的地下

水在三隔较薄和缺失处已经少量进入矿坑。

 

  

7)第四含水层(组) 

  由于该含水组的沉积环境导致其结构复杂,上部又有第三隔水层(组)覆盖,兼之基
岩风化带的渗透性差,因此,形成了以储存量为主、侧向径流补给量微弱的承压条件,垂直
渗透小于水平渗透,富水性不均一,并处于停滞的特征。

 

  

2.3 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 

  该含水层组分布于主要可采煤层及泥岩之间,除

1 煤顶板砂岩较稳定外,其余均属不

稳定型。裂隙发育分布不均匀,一般在构造复杂地段裂隙较发育。

Q=f(s)曲线均呈对数型,

水位恢复缓慢,说明以储存量为主,补给水源贫乏。

 

  

2.4 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 

  

Q=f(s)曲线均呈对数型,水位恢复缓慢,表明补给水源贫乏的储存量消耗型特征。根

5 个长观孔资料,经过 0.6 年~3 年多观测,水位分别下降 0.07m~14.47m,可以看出该

含水层的地下水通过煤层

“对口”或断层破碎带处已经进入矿坑。

  

2.5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 

  该含水层中岩性致密,以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夹泥岩及泥灰岩薄层,局部裂隙,具
有溶蚀现象,偶见小溶洞。从区域范围看,奥灰岩溶在中下部比较发育,因岩溶裂隙发育的
不均一性,各处富水性相差悬殊,奥灰富水性表现为弱~中等。

 

  

3 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松散层第一含水层(组)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为主,季节性变化明显,为
第二含水层(组)的越流补给水源;第二含水层(组)与第三含水层(组)之间一般无直
接水力联系;第三含水层(组)与主要可采煤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之间,仅在第三隔水层(组)缺失区内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关系并不密切;第四含水层
(组)地下水与基岩各含水层均有水力联系,特别是在浅部与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有着
密切的水力联系;太原组

1~4 层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第三含水层(组)孔隙含水层下段,

经长期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有同步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有所区别,主要是受矿井排水
影响所致;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与二叠系煤系砂岩含水层之间无明显水力联系。但据淮南各生
产矿井的实践,二者之间在自然状态下无直接水力联系,一旦

1 煤层开采时,破坏了地下

水的动力平衡,必然产生底板突水的危害,尤其是煤层与灰岩对口断层部位更要注意;奥
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地下水,与二叠系主采煤层砂岩裂隙含水层(段)之间
的地下水,在正常情况下无水力联系,因构造影响,它们之间将发生水力联系,生产中应
该注意与煤层

“对口”部位。 

  

4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目前矿井主要开采上石盒子组煤层,在正常情况下不受底板灰岩水的威胁。综合分析现
有资料,同时对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

28 号)之十一条矿井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刘庄煤矿开采上、下石盒子组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参考文献

 

  

[1]吴玉华,张文泉.矿井水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M].徐 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