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被第四纪黄土状亚粘土、亚砂土所覆盖,煤系基

 

  岩埋藏较深。勘探区西南部属英金河冲积、洪积平原之边部,地面标高

+490m 左右,玄

武岩三阶台地上地形平缓,从西南向东北逐渐低落,最高点老磁坑标高

+653.90m,一般为

+570―+600m,勘探区西南及中部为山麓斜坡,黄土层冲沟发育,沟深达 10―20m,沟宽
50m 左右。 
  该区西南五公里处有英金河,发源于河北围场北部山区,河宽

200―900 米,最大流量

2510 m3/s(赤峰站 1963 年),因上游有水库和农田灌溉,故常断流,该河从元宝山露天区中
部通过,于东八家处注入老哈河。

 

  该区南

9km 有老哈河,发源于冀北山地七老图山,河床宽 500―1000m,最大流量

9500m3/s(太平庄站 1962 年),常年流水不断,尤以夏秋为大。 
  三、

 勘探区水层 

  

 

  

1)含水层 

  勘探区西南部属英金河冲积、洪积平原之边缘,表层厚

15m 左右的亚砂土、细砂,以下

5―20m 圆砾,成分以安山岩、斑岩、玄武岩砾为主,直径最大达 100mm,地下水位深

18m 左右。 
  勘探区位于玄武岩台地上,地势较高,第四系风成黄土及亚粘土,厚

5―89m,一般

40―60m,该层大都无水,只在下部低洼处含水。现将本区各岩层含水情况分述如下: 
  

A、裂隙透水层 

  

 

① 第四系亚砂土和砂质粘土:位于玄武岩台地上,地势较高,厚 5~89m,一般 40~

60m,上部为亚砂土,风积而成,疏松,具垂直节理,透水性较强;下部为红色亚粘土,
坚硬,具水平节理;底部含钙质结核,透水性差,局部缺失亚粘土层,大部分无水,只于
低洼处含水。

 

  

 

② 玄武岩层:分布于该区南部,玄武岩为黑、黑褐色,上、下部气孔发育,中部较致密,

具杏仁状构造、厚度由

20m 至 50m。玄武岩底界面标高大致为+550m,在钻进过程中漏水严

重,原报告

7544 号孔抽玄武岩水一次,但因该孔玄武岩层无水位未抽,应为透水而不含水

的岩层,但在矿井建设与生产中要注意局部低洼处夏、秋季集水的突然透水。

 

  

B、孔隙裂隙含水层: 

  

 

① 第三系砾岩:分布于该区南部,煤系露头地段,不整合于煤系之上。灰色,泥砂质

胶结,受风化程度较强,胶结松散,砾石为石英岩、片麻岩、安山岩及其它变质岩砾,颗粒
直径大小不等,分选差,磨圆中等,最大直径

50―70mm,中间夹有灰色、黄绿色泥岩。该

层中下部含水,含水层厚度

0~32m,平均厚度 17.04m,该层最低标高约+520m。根据以往

抽水试验资料,该层单位涌水量为

0.00035 公升/秒米,渗透系数为 0.0024m/d。 

  

 

② 白垩系砾岩:分布于该区北部,上部岩性为灰、紫红色砾岩夹灰色砂岩和黄绿、紫红

色泥岩,局部夹薄层炭质泥岩。砾石成分较杂,含较多的火成岩砾,分选、磨圆度差,砂质
胶结。下部为灰色。砾石成分以石英岩、花岗片麻岩、片岩为主,砾径大者

2000mm,小者几

mm。分选不好。磨圆度中等,层厚 0―535m。全区含水层平均厚度 220m。第一水平范围内平
均厚度

121.26m。东南薄西北厚。根据以往抽水试验资料,该层单位涌水量为 0.00189 公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0.00842m/d。水质类型:重碳酸硫酸钙镁钠水,对普通矿渣和火山灰质硅

酸盐水泥均无侵蚀性。

 

  

 

③ 煤系:元宝山煤系变化规律是上细下粗。4 煤组以上多为细、粉砂岩,4 煤组以下多

为中、粗粒砂岩,少许泥岩。上部砂岩为灰绿、黄绿色,下部为灰及灰白色。从横向变化看,
东南岩性粗,向西北变细。煤系含水层的赋存规律为:浅部与第三系相通,且岩性粗,富水
性强;向深部岩性变细,无水源补给,但富水性仍然很强。

 该区 5 煤、6 煤在钻进过程中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