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细菌的个体形态学观察,即通过显微镜观察.观察前细菌需要着色,要根据预先确定的观察

项目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染色方法

,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法、美蓝染色法、Ziehl

—Neelsen 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胞染色法等.尽量挑选对数生长期的细菌进

行染色观察

,此时的细菌生长处于幼期,利于观察,因为一些陈旧细菌的染色结果会有变化,如

本为革兰氏阳性菌经过长期搁置后染色结果可能为革兰氏阴性

.同时细菌培养时要注意培养

基的挑选

,一些细菌的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其表达是需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

才能正常发育

,有的细菌如炭疽在一般的培养基上不形成荚膜,只在动物体内形成明显的荚膜,

所以需先接种实验动物后用病料进行涂片镜检

.在镜检时观察细菌基本形态结构和大小及其

排列状态、菌端形状、有无两极染色、有无形成芽胞和荚胞等

.

    形态学鉴定辅以生化试验在细菌鉴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化试验是根据细菌培养过程中

不同菌种所产生的新陈代谢产物各异

,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来检测这

些物质的存在与否

,从而能够得到细菌的鉴定结果.如糖(醇)类代谢试验、氨基酸和蛋白质代

谢试验、有机酸盐和胺盐利用试验、呼吸酶类试验、毒性酶类试验等

.

    血清型鉴定是根据细菌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抗原结构这个特点进行微生物鉴定的特异方法.

抗原的特异性程度又存在于属间细菌所共有的共同抗原

,这种抗原的存在,能表明其属性.另

一类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特定的种、型

,是确定细菌种、型的重要依据.通过专门的分型血清即

可对这些细菌的血清型进行鉴定

.

    细菌毒力的测定,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疾病与其本身的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和侵入

部位有关

.不同的病原菌或同种细菌不同的型或株,毒力常不一致.常用 LD50 或 ID50 表示毒

,即在一定时间内,能使一定条件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毒力测定在菌种鉴定过程中可用于鉴别一些有代表性的菌株

.LD50 可用 Reed—Muench 公式

进行计算

.

 

2、仪器自动化鉴定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微生物菌种鉴定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