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条。这些断层的存在,对本区地下水补给、排泄、流向均有一定影响,据地面调查和部分钻孔
资料,为隔水断层。

 

  

2、顶板砂岩裂隙水 

  

2.1 底板 K5 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石灰岩距煤层 28m,隔水层岩层为泥岩、砂质泥岩,砂

岩为主,具有一定阻水能力,

K5 水位(+96m)  与 K8 水位(+256m)差 150m,与 K7 水位

(+161m)差 30m,说明层间水力联系有差别,K5 水位处于混合水位状态。 
  

2.2 底板 K4、K3、K2 石灰岩岩溶裂隙水。K4(1.69~6.33)、K3( 1.5~3.85)、K2(4.81~8.85) 沉

积间距较小

(30m),水位分别为 86.5m、76.4m、64.4m,水位差 20m,较为接近,因此划为同

一含水层组。

K4、K3、K2 距 3#煤 62~91m,按突水系数 0.6 预测,一般可抗 3.4~5.4 MPa 水压,

不构成直接充水含水层。但如果层间的砂岩、细砂岩局部聚集,岩层破碎,成为垂直越流通
道,可能导水。

 

  在

K5 与 K4 之间 35m 层间中往往出现较多的中粗砂岩、细砾聚集体,砂岩占该段

30%~60%,这一特征使下部灰岩 K2-K4 与上部 K5 之间含水层有可能发生垂直水力联系。 
  

2.3 岩溶含水层。岩溶含水层层厚大,是区域性巨型含水层形成统一水位系统,动水量

10m3/s,是最具突水淹井威胁的含水层,岩溶水一般水量在 100~500m3/min,最大突水量高

2053m3/min。本区峰组 O2f 地层较完整。O2f 厚 120m 底部为泥灰岩,一般水性较弱,O2f 

以下普遍有厚

20~60m 石膏层,膏溶作用侵蚀、膨胀、溶蚀作用是形成陷落柱的重要原因。3#

煤与

O2 相距 120m,一般不会发生直接突水,只有通过陷落柱、断层的破碎带、未封闭好钻

孔、垂直越流的岩性通道向矿井充水。水患应以防为主,避免发生直接充水。

 

  

2.4 地下水化学成分。地下水成分与围岩性质及水动力环境有关,二叠纪砂岩地下水成

分,

Na+K 高,Ca+Mg 低,低,石炭纪地下水成分,Na+K 低,Ca+Mg 高,SO42-高。 

  

3、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3.1 充水水源。充水水源分为直接充水水源和间接充水水源。直接充水水源为龙潭组风化、

构造裂隙水,间接充水水源为飞仙关组基岩裂隙水、茅口岩溶水。

 

  

3.2 充水通道。通过地质钻探资料,区内基岩节理、裂隙较发育,这些是连通含水地层与

煤层的天然通道。未来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大面积的开采,必将引起大量的采矿裂
隙出现,这些人工裂隙将会是沟通含水地层与煤层的良好通道。

 

  

3.3 充水机理。井田煤层顶板砂泥岩裂隙充水机理是在重力作用下,沿岩石原生节理、裂

隙、采动裂隙、导水断层等充水通道以滴水或淋水的形式进入巷道,煤层开采受顶板含水层
影响较小。

 

  

3.4 开采条件下水文地质问题的预测。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大面积的开采,必将引起

大量的采矿裂隙出现,这些裂隙可能会成为导致地下水改向的因素,本区隐伏断层发育,
断层带力学性质较弱,较易受采动影响而发生应力变化,从而成为地下水通道。矿区内主要
含煤地层为弱含水层,煤矿床开采对此段岩溶裂隙水影响较小。

 

  

4、岩溶陷落柱 

  本区岩溶陷落柱发育,已揭露

33 个,最大长轴长达 354m,一般 40~50m,密布在向斜

轴附近

800m 范围内,岩溶陷落柱分布与密度受岩深控制,与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岩性密

切有关,是古岩溶对上覆煤系地层后期重力崩落的产物,是突出的良好通道,是承压开采
防治突水的关键。通过研究分析其成因特点,建立适合本区的地质模型,了解与构造、地下
水动力条件、围岩性质的关系,科学预测预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防范措施,有效防治
承压水突出,实现承压开采矿井的安全生产。

 

  

5、结束语 

  对以上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在未来矿井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将
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方面资料的收集、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