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致的次生生态影响考虑不足。对内蒙
古、宁夏、陕西、山西交汇的黄河中
上游煤炭资源富集区域水资源研究表
明,该区域约40%位于半干旱地区,
集水面积占黄河流域的47.6%,水资
源量仅占全流域24.6%。由于区域水
资源不足,一些地方提出采取农业水
权转换的方式平衡区域新增工业用
水量。对于宁东、神木等沙漠边缘地
区,通过农业水权转换的水资源调配
方式,可能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引发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大
规模水权转换可能引发的次生生态问
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水环境容量的问题

其一,落后污染工业项目挤占

有限的环境容量。由于当地未能对流
域落后重污染工业污染源实施有效治
理,大量工业废水排放造成地表水体
超标,区域水体已无纳污能力,一些
工业项目采用煤盐化多联产的先进技
术路线,项目建设与区域水环境容量
配置矛盾加剧。

其二,区域缺少纳污水体,环

境风险突出。部分地区要求煤炭生产

能力要达1亿吨,煤化工产品生产能
力近1500万吨,对生产废水全部进行
处理回用。但由于地区排污受限,缺
少纳污水体,煤化工废水实现全部回
用存在较大技术难度,且能耗代价高
昂,地区发展存在较高环境风险。

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的问题

总体而言,西部地区大气环境质

量较好,但大型煤化工基地工业废气
集中排放可能引起的局部地区大气污
染物超标问题应引起关注。其一,颗
粒物可能成为区域最突出的大气环境
污染问题。西部地区风沙较强,煤化
工煤炭消耗量达2~6吨/产品,废渣排
放量达0.5~1.5吨/产品,高强度的物
流运输及大量废渣堆存将造成颗粒物
排放显著增加,将成为区域最突出的
大气污染问题。其二,大量工业废气
集中排放可导致局部地区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出现超标。根据多个西部能
源化工基地规划的污染预测结果,由
于大型动力站废气和装置工艺尾气的集
中排放,将导致局部地区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出现超标。因此,能源化工基地
建设在确保废气达标排放的同时,考虑

高架源的优化布设,最大程度利用区域
大气环境的污染稀释、降解能力,确保
整体大气环境功能区质量不降低。

碳排放的问题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2020

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
下降40%~45%,“十二五”单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下降17%。煤化工
是对煤炭的加氢转化过程,按目前工
艺技术水平初步测算,石油开采和加
工过程每吨油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3

吨,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生产加工过

程每吨产品大约排放9~12吨二氧化
碳。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将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西部煤化工的发展。煤
化工碳排放源主要来自于动力站燃料
转化和工艺尾气,煤化工工艺尾气中
的二氧化碳具有排放量大、纯度高、
易于集中收集和处理的特点。

构建基于西部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

特点的环境政策

以水定产,合理设定西部煤化工

发展顶板

一是“以水定产”。水资源是西

部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成为煤
化工发展的首要约束性指标。大型煤
化工能源基地建设采用跨区域调水和
水权转换方式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应
在优先确保生活、农业、生态用水的
基础上,合理配置煤化工工业用水的
可用份额,并基于工业用水配额,合
理设定西部煤化工发展顶板。

二是平衡布局。基于煤炭原料供

应的考虑,我国在中东部煤炭调入省
区,严格控制煤化工项目的发展。由
于煤炭产地和消费市场分离,也在一
定程度上造成了  “西煤东输”的格
局。“十一五”期间,我国甲醇制烯
烃(MTO)技术实现了关键性突破,
世界首套60万吨/年神华包头煤制烯

重点关注煤炭工业大型作业时产生的颗粒物对大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