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4 . 试 述 碎 屑 岩 储 层 和 碳 酸

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因素的区别。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

沉积后的变化。有以下几点区别:

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因易产生次生变

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

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或关系
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比碎屑岩储集层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总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特点:储集空间发育具不均一性或突变性,也称各向异性。

5.盖层评价参数
1.孔隙大小:孔隙直径小于

5×10-6 

cm:好盖层,既能封闭油,也能封闭气。孔隙直径

5×10 -6 —2×10 -4

cm,只

能作为油藏盖层。孔隙直径大于

2×10 -4 

cm,不能作为盖层。

2.盖层渗透性和排驱压力:渗透率小和排驱压力大的盖层是好的盖层。
3

 

.盖层厚度和连续性:厚度:越大越好;连续性:越连续越好。

4.埋深:一般埋深越大,越好。 

 

以上各种评价参数,本质上是孔隙大小。

6.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盖层较致密,岩石孔径小,渗透性差;无或少开启裂缝,即使产生裂缝,由于其可朔性较好,也容易弥合成为

闭合裂缝;盖层具较高的排替压力;异常压力带也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而成为盖层。

1.直接封闭:盖层孔隙直径小于或等于烃类分子直径所产生的封闭。此种封闭是最完全的封闭。
2.毛细管压力封闭:油或气是许多盖层岩石的非润湿相,由于盖层孔隙半径较储层孔隙半径小,毛细管压力

 

将阻止油或气向上运移。

3.异常高压封闭:当油气上方存在异常高的流体压力时,对其下方的油气或许能起封闭作用。
4.盖层的微渗漏与自封闭 
盖层微渗漏:油气通过盖层中的显微孔隙缓慢渗漏的现象。盖层的封闭是绝对的。
盖层自封闭:在油气渗漏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矿物堵住盖层显微孔隙的渗漏作用。

7.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

         

:  度量圈闭的主要参数有: 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有效孔隙度、储集层有效厚度。油气藏的度量参数主要有:

油气藏高度、油气柱高度、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

8.刺穿油气藏形成机理、基本特点和类型:
刺穿油气藏:储集层上倾方向的非渗透层为刺穿体,便形成刺穿圈闭。刺穿圈闭中油气藏为刺穿油气藏。

 

1、刺穿圈闭形成机理:

 

主要有两类刺穿体:

 

a.沉积岩刺穿体:储集层下方低密度的或低黏度的非渗透性沉积层(如:泥岩、盐岩)失稳,形成刺穿体,

其两侧储集层发生倾斜,刺穿体作为封闭层,便形成刺穿圈闭。

b.岩浆岩刺穿体:岩浆岩向上倾位,形成刺穿体,其两侧储集层发生倾斜,刺穿体作为封闭层,便形成刺

穿圈闭。

 

2、刺穿油气藏基本特点:

 

a.储集层上倾方向有刺穿体,下倾方向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构造等高线平行。

 

b.储集层孔渗性能较好,油(气)层常呈带状分布。

 

找石油资料上一览石油文库!http://wk.yl1001.com/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