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就是要认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运动的绝对性,分析、找出矛盾运动的规律,获得正确的认
识,采取正确的行动。但人们做具体工作,又必须认真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具体分
析,这就是实事求是,也就是

“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土地

“过度非农化”,是我对我国大陆土地利用特殊状况(请注意不是土地原来的客观状

况、自然状况,而是土地利用的特殊状况,是主观行为造成的

)具体分析,作出的实事求是

的判断。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不存在这种状况。

 

  

 

  我国农地转为城乡建设用地不但总量多,而且人均占有量也大大超标。农业结构调整以
及生态建设、绿化美化等,占用了太多的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

 

  

 

  记者:这倒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说法,请您展开谈谈。

 

  刘文甲:综观世界发展史,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从农牧社会大规模走向现代社
会,走向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必然是农地非农化的过程,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规律。

 

  中国的工业化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张之洞的江南造船厂,都是早期
工业化的产物。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一开始就在城市里抓工业、抓商业。上个世纪

50 年代,

我国工业化发展较快,至今也已

50 多年了。问题是,我国过去在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

时,实行了严格限制城市化的政策,这种路子是其他国家没有的。限制城市发展,是不是城
市用地少了,土地非农化也就少了呢

?不是。城市如果正常发展,用地应该是集约的。但我们

大量的人口,通过户籍、劳动、口粮等制度被固定在农村

;同时又组织城市人口还乡生产,还

组织城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口总数的

80%多弄到农村去了。我国农村自 1958 年人民公社

化以后,一直实行土地公有制,但每个农户都可拥有一块宅基地。所以农民人人都有建设用
地,而且建设用地指标比城市高得多。按国家标准,农村人均占用建设用地是城市人均占地

1.25 倍~1.5 倍,但由于大量超标准占地,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曾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

5/6 以上。这是其他国家不存在的事情。另外,我们在城市搞工业化,但农民没有很快富起来,
整体购买力弱,工业化发展因之受到制约。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就出现了

“五小工业”,改革开

放以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长期坚持

“离土不离乡”。据统计,全国乡镇企业在县镇的有

1%,在建制镇的占 7%,其余的 92%,少数在集镇,绝大多数在村组。乡镇企业过于分散,
使用地规模增加了三分之一,土地利用非常粗放,要比城市用地高出许多。

 

  土地过度非农化是中国大陆特有现象,而建设用地大头在农村。目前城镇土地利用虽然
粗放,但是总量占的比重倒不是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很快、进步很大,但是城乡
二元化体制没有消除,城镇化中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没有过的农民

“城乡两栖”的特有情况。像

“农民工”这样的说法外国找不着,是中国现阶段特有的状况。进城农民两头占地。大量农民
进城成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而农村居民点用地不但
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目前全国城乡建设用地不包括交通、水利等,大数可能已超过

24

万平方公里,即使按全国

16 亿人口峰值估算,人均用地指标也远远超标。 

  应当说,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状况是总量多,人均量少,但城乡建设用地却与此不同,
不但总量多,而且人均量也特别高。

 

  记者:这就是您所说我国土地

“过度非农化”的主要含义吧? 

  刘文甲:我讲土地

“过度非农化”,第一个表现就是农地转为城乡建设(包括开发区等)

用地不但总量多,而且人均占有量也已大大超标。而

“过度非农化”的第二方面表现,就是耕

地过度非农

(农、林、牧、副、渔的

“农”)化,即摆脱种植业。这几年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建设、

绿化美化等,占掉太多的耕地甚至基本农田。这种情况原来没有。记得我在国家土地管理局
时,那时和农牧渔业部发过文件,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

1998 年特大洪水之后,

国家提出退耕还林、还湖,有些地方拼命地退,把好耕地也给退了。再一个是绿色通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