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那么保险不仅填补了实际损失本身,还将使其获得额外的利益。如此,无异于鼓励要保人故
意重复投保,甚至使保险金额之总和超过保险价值,以期获取非法利益。保险立法为使保险
制度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对复保险加以有效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其三,制止道德危险。道德危险(

moralhazard),

“指因保险而引起之‘幸灾乐祸’的心

理,即有保险契约上之利益者或被保险者,在其内心深处所潜伏期望危险发生或扩大之私
愿。

”③此种道德危险如酝酿日久,必将产生负面效应,甚而使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之付诸

实践,其最终的结果无疑将使灾害横行,人人自危,保险制度本身亦会招致毁灭性的打击。
保险所承保之危险(

risk)虽不必均由于不可抗力所导致,但绝不可基于故意行为(因履行

道德上的义务除外

 )而引发。因为保险旨在消灾,而非使灾害增多。如果任凭复保险恣意妄

为,那么,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要保人或被保险人

“铤而走险”的情形甚而会成为常态,社

会秩序为之紊乱。为控制道德危险,保障保险制度本身,有效调整复保险关系,其意义殊非
小可。

  其四,增强安全保障。以上三者皆为从保障保险制度本身及维护保险人利益的角度出发
而体现的立法旨趣。除此之外,复保险制度尚具有保护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利益的功能

-增强

安全保障。也正是基于此,立法上对复保险的评价并非全盘否定,而是有区别地进行调整,
使之发挥积极作用。在存在复保险的情况下,要保人可能是善意,也可能纯粹是出于多一份
安全保障的考虑,而非意图谋利,故区分善意复保险与恶意复保险而为不同的处分,应是
必要且可能的。再者,如出现保险人破产或偿付能力下降之情事,合理设置复保险的效力,
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则可以减少或避免因保险人资力不足所承担的风险,达到填补损失的目
的,使其利益不至于落空,从而增强保险对要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安全保障。

  二、复保险的构成要件

  《保险法》第

 40 条第 3 款规定:

“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

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二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

”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保险法”

35 条规定:

“复保险,谓要保人对于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与数保险人分别订立

数个保险契约的行为。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对复保险的界定完全相同。

据此,复保险的成立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保险标的同一;(2)保险利益同一;

3)保险事故同一;(4)两个以上的保险人;(5)两份以上的保险合同。那么,如此厘

定复保险的构成要件是否已经穷尽?或者说,除此之外,复保险的成立还须具备其他要素
吗?笔者认为,《保险法》及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

“保险法”对复保险的界定存有明显的不完

备之处。

  何为复保险?各国立法不尽一致,与此种状况相对应,学理上对复保险的构成亦莫衷
一是,仁智互见。总体而言,对复保险的认定,可分为狭义论和广义论两类。狭义论者认为,
所谓复保险,是指要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与两个以上保险人
分别订立数个保险合同,且各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的总和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的行为。
立法上以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为代表。持狭义复保险论的学者亦不在少数。

④ 广义复保险

论者则指出,要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与数个保险人分别订立
数份保险合同的行为,均成其为复保险,而各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总和是否超出保险
标的的价值则在所不问。从《保险法》第

 40 条的规定来考察,显系采广义复保险的立法定义。

⑤ 从立法例来考察,我们还可发现《意大利民法典》第 1910 条、

《澳门商法典》第

1002 条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