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青东矿井全井田开采结束后,将形成沉陷区面积为

54.20km2,其中积水区(下沉 2m

以上)面积

20.32 km2,其中最大下沉深度 10.8m。根据地表变形的最大预测值结果表明,

青东矿井煤矿开采引起的水平拉伸变形值较小,一般不会产生裂缝等非连续变形。首采区和
全井田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地表最大倾斜值、地表最大曲率值、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和地
表最大水平变形值见表

1-3. 

 
2、超前复垦理方法分析 

1】超前复垦又称作预排矸充填复垦技术,就是在建井过程和生产初期,在采空区上方

地表预计要发生下沉的地区,将表土取出堆放在四周,按预计的下沉等值线图,将矸石预
先排放,矸石充填到预定水平,待稳沉与地表标高一致,再将堆放四周的表土推到矸石层
上覆土形成可耕种农田,实现煤矸石无害化处理处置的目标。

 

82 采区超前复垦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和效果分析 
2.1.182 首采区情况介绍 
青东矿

82 首采区北至-585m 等高线,东至 f11 断层,西至 f6 及 fs96 断层,南至 fs11-1

fs98 断层,面积约 1.15km2。82 采区地表为第四系及第三系地层覆盖,地层平均厚约 260

米,地面地势平坦,没有大的河流经过,但人工沟渠纵横。地面村庄有罗庄、陈油坊、刘菜园、
辛庄及李小庙等,回采时,地面可能形成塌陷区(见表

2-1)。由井下井上对照图可知,在

82 采区内 726、728、828 及二、三水平的综采面的可采煤总厚度约为 7.5

—8.5m,通过开采沉

陷技术预计沉陷量,

82 采空区平均下沉深度为 5.17m,预计出复垦标高约为 5

—6m。 

 
2.1.2 具体施工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阶段:

1、根据生产技术部的测量和设计单位提供数据资料,选定超前复垦区

域(优先选取塌陷区域内老村址区域);

2、先对表土进行剥离约 1m,表土、底土等适于植

物生长的地层物质,均应进行保护性堆存和利用,可优先用作塌陷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
土;

3、做好矸石山回填区域内防渗、集排水措施(【2】采用土工布料作业,土工布料是一种

多功能产品,具有排水、过滤、隔离、加筋、防渗、防护六大功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
地下水;

4、将矸石运抵回填区域进行均匀填埋、分层压实操作待堆积高度达到设定高度,

3】并对矸石废弃物中引入微生物,促进植物和根瘤菌的生成,从而促进植物迅速生长、加

快固体废弃物风化成土。待充分采动稳定之后,对超前回填区域进行覆土(考虑到土壤耕层、
作物种类以及水土流失因素,最佳复垦土壤上部覆盖层厚度为

600mm 以上),将其改造成

为可耕种补充用地。努力形成耕地

——煤矿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形成新的耕地——综

合利用的

“占补平衡”局面。 

2.2 超前复垦工程结束后有关遗留问题解决办法 
由于采空塌陷区的沉降速率相对比较缓慢,不免会造成两三年之内预排矸石高出地面

一定高度的局面,如遇雨水天气大量矸石淋漓水可能对周边农田造成污染;堆积矸石如没
有采取有效加固,也可能造成次生地质灾害。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在周边及时修整疏水
沟渠以解决矸石污水排放问题,减少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回填过程中除对堆积矸石进行
加固外,坝面、坝坡也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滑坡和水土流失。待地表沉
陷稳定后,对此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平整和修复,将其变成永久性可用耕地。

 

3 超前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矿井产出煤矿石及时运往预塌陷区域既解决了煤矸石堆放占地问题,又为后续土地复

垦完成了大部分的工程。另一方面征地费用一般是要超出复垦所需费用的几倍,所以进行这
样方式的土地复垦不仅有利于当地农业可持续,而且优先解决了全局处理煤矸石的重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