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者完成水利工程所承担的任务而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

以下简称 水利工程收入

)。

  

3.2

 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自支 的范围判断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是否具备自收自支条件

的支出

,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包括折旧和流转税)的情况下,准公益

性水管单位为取得水利工程收入而发生的相应成本费用支出和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费用

,

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目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大多采用水管单位财务会计制

,一是工程折旧未计提到位;二是未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交纳各种税金(指流转税,不包括所

得税

)。考虑到将来要定性为企业的,必须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测算支出应该是按照企业会

计制度规定进行完全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

,在判断是否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操作

实施中

,

测算 自支 的范围应该包含计提折旧到位和补齐流转税两项。

  

3.3 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认定确定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性质,最终是为了保证其定性

为企业后能在市场上自我生存、自我发展

,这样才能保证其经营管理的水利工程实现安全和

良性运行。

  如果仅将上述的 自收 等于 自支 理解为已经具备自收自支条件

,则把准公益性水管单

位定性为企业后

,其利润总额为零,即净资产回报率(投资回报率)为零,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

生产

,或者说企业只具备生存能力,不具备发展能力。认定是否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应该是企业

的净资产回报率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也就是讲收入减去支出

,交纳企业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同

企业净资产的比值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即净资产回报率要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目前社会平均

水平按惯例一般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两个百分点

),满足这个条件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

为企业后

,才能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公平竞争,发展壮大。

  因此

,认定目前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是否具备自收自支的条件是:收入

减去支出并缴纳所得税后净资产回报率达到社会平均水平或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两个百分点
的水管单位应定性为企业

;净资产回报率达不到社会平均水平的应定性为事业单位。

  为了确保认定目前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是否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客观

,不能简单地按 1 年的经营收益情况来决定,而应考虑多年平均水平,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

,水利工程的功能和调度运用方式的可能变化对水管单位的收支状况的影响等因素,做到

充分论证、科学定性。
  
4 对事业单位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的补充分析 
按上述分析来认定是否具备自收自支条件

,必然使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水管单位数量增多,

大家最担心的是财政部门对此是否认可。如果不认可

,是否导致《实施意见》难以实施。笔者认

,财政部门认可与否的关键不在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数量的多少,而在于

定性条件和标准是否客观有依据

,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由于按照

《实施意见》上定性为企业的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

,只有这样认定自收自支,确保定性为企业

后具备在市场上生存发展的能力

,才能达到《实施意见》要求的实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

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的目的。但这里需要说明和明确的是

,尽管将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

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但并不是其管理的水利综合类工程所有的管理运行维护支出

都由财政支付。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下

,财政承担的是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生

产。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水利综合类工程承担的防洪、排涝社会公益任务的支出由

财政预算安排。因此

,必须对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公益性资产和非公益性资产进行

界定和确认

,科学合理地划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确定公益性支出的数额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