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重大举措,一是不断扩大、强化印前部门,招聘优秀制作人才,积极引进

2 台柯达高速大幅

面热敏

CTP 制版设备及印能捷工作流程,与印刷生产力匹配;二是与北京美光制版企业建

立合作联盟,使该企业的数码打样、色彩管理、质量标准、控制数据与北京华联的印刷相匹配,
并把精品杂志《中国国家地理》交由该企业制作。由于加强了印前力量,发挥了新技术的先进
性,北京华联不但提高了印刷生产力,

2008 年销售额达到 3.5 亿多元,而且印刷质量明显

提高,近几年在国内外获奖

100 多项,已成为业界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精细、质量好、效

益高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北京利丰雅高,不但有强大的印前系统,而且不断引进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近一
年多来更是与开发商共同研发和应用最尖端的

ICS Remote Director 远程软打样系统。这一新

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免去了送样过程,缩短了工作流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企业
发展走向新的高度。
  如四川印刷制版中心,在震后的艰难时期,仍然坚定信心,看准方向,千方百计筹集
资金近

200 万元,全面提升印前系统,引进高端 CTP 设备及数字化工作流程,并在四川率

先开发并应用

20μm 调频加网技术,既顺应社会对精品印刷的需求,又使企业业务蒸蒸日

上。
  实践证明,许多成功的印刷企业无不在印前领域下攻夫、下本钱,把印前部门当作一种
高新技术部门、文化部门,当作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部门,当作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环
节,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提升。
2.印前被分离
  由于电脑制作的普及,各种类型的广告设计企业、图文制作中心遍地开花,印前发生了
结构性的变化。很多出版社把印前工艺中的部分重要技术工作移交到出版社自身建立的电脑
制作中心完成,或交由专业设计制作企业去做,使印刷厂印前部分重要工作被分离出去。
  如《人民画报》,过去都是由报社采编,版式设计好后交印刷厂制作印刷,而现在则由
北京大盟文化艺术有限企业设计制作,制作后的电子文件交北京华联拼大版、输出

CTP 印

版,进行印刷。因此,印刷厂不能控制前端的质量,导致印刷质量会随着印前制作质量的好
坏而起伏不定,更为苦恼的是前端的数码打样与企业印刷生产不匹配,印刷样张很难追上
数码打样样张。
  由于印前制作从印刷厂分离出去,许多设计制作中心的人员不了解印刷工艺,应用的
电子文件制作软件和制作方法不同,采用的工艺方法又不符合印刷工艺规范,色彩管理更
是杂乱无章,多只是根据屏幕颜色随意、盲目调色,加上缺少沟通,导致

“各唱各的调,各

走各的路

”,不仅给印刷生产造成很多困扰和风险,也是造成印刷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现状下,只有印刷企业针对其长期客户的产品需求,主动到设计制作中心去进
行交流、协调,协助其数码打样质量标准、控制数据与印刷工艺相匹配,建立统一的色彩管
理系统,使质量提高、风险减少。
  

3.印前被取消

  由于电脑制作的普及,多类制作价格跌入低谷,如扫描价格由原来的每兆数据

2 元跌

0.8 元、0.5 元,甚至 0.3 元,导致众多中小印刷企业的印前部门很难维系,甚至亏本。因

此,这些印刷企业干脆将印前

“下马”,外包出去。

  通过实际印刷生产,笔者发现,没有印前制作部门的印刷企业出现的问题很多,外来
的文件经拼大版、出片、晒版后,印刷效果很难达到客户的数码样张效果,只能把印刷机当

“调色工具”,导致调色时间长,活干得累,客户还不满意。有些明明是印前的问题,客户

却认为是印刷质量不好,往往为此扣款,甚至重印。
  笔者亲身经历了一件事,一家印刷厂卖掉了印前设备,投资添加了一台海德堡印刷机
印刷一本家具样本产品,其中

2/3 是黑白图片,1/3 是彩色图片,印完后黑白图片一页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