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谱、质谱等技术分析范畴。

 

  

3.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分类 

  

3.1 特点 

  一是监测的综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

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
状况;(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

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二是监测的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
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周期越长,预测的准确
度就越高,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

 

  三是监测的追踪性:监测全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一步的差
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特别在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实验室
同时参加,同时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统一授控状态工作作业。由于实验室的各种分析
手段不同,必然会发生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为使监测结果统一准确,在建立现场监测过
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同时,另外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控制规定,以确保监测数据
的正确性。

 

  

3.2 分类 

  一是按监测的内容可划分为:(

1)常规监测是对指定项目进行定期、长时间的监测,

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的
进展;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服务于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
监理二个方面;(

2)应急监测,据特定目的,它包括以下几种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

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等;(

3)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

层次的监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主要为监
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等,
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是按监测的介质对象可划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
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这些都是环境监测的具
体内容。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专门部门进行分类,如
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

 

  

4.环境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三个方面,其中测试技术最
为基础,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
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监测技术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
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

 

  监测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以下

6 个方面: (1)以目前人工采样、实验分析,

数据统计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 (

2)由监测劳动密集

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由小范围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4)

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5)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

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

6)监测仪器性能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

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新监测技术发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Ⅰ CP-AES)普遍采用,联用仪如

GC—MS、GC—AAS、ICP—MS。发展动向方面,遥感技术广为采用,监测技术连续自动化、
分析技术联用,污染物状态分析技术,分析方法标准化,数据传送和处理自动化。区域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