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会出现营养物或氧的不足,造成微生物内源代谢或出现厌氧层,此处的生物膜因与载体的
附着力减小及水力冲刷作用而脱落。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载体表面又可重新吸附、生长、增
厚生物膜直至重新脱落。从吸附到脱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整个反应
器的生物膜各个部分总是交替脱落的,系统内活性生物膜数量相对稳定。膜厚

2~3mm,

净化效果良好。过厚的生物膜并不能增大底物利用速度,却可能造成堵塞,影响正常通风。
因此,当废水浓度较大时,生物膜增长过快,水流的冲刷力也应加大,如依靠原废水不能
保证其冲刷能力时,可以采用处理出水回流,以稀释进水和加大水力负荷,从而维持良好
的生物膜活性和合适的膜厚度。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包括时气、厌气及兼气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
(主要是纤毛虫)和较高等的动物,其中藻类、较高等生物比活性污泥法多见。微生物沿水
流方向在种属和数目上具有一定的分布。在塔式生物滤池中,这种分层现象更为明显。在填
料上层以异养细菌和营养水平较低的鞭毛虫或肉足虫为主,在填料下层则可能出现世代期
长的硝化菌和营养水平较高的固着型纤毛虫。真菌在生物膜中普遍存在,在条件合适时,可
能成为优势种。在填充式生物膜法装置中,当气温较高和负荷较低时,还容易孳生灰蝇,它
的幼虫色白透明,头粗尾细,常分布在生物膜表面,成虫后在生物膜周围翔栖。

生物相的组成随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废水成分、

PH 值、温度、通风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

的变化而变化。

几种典型生物膜法

1.生物滤池

一、构造
生物滤池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砖石砌筑而成,池平面有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中以圆

形为多,主要组成部分是滤料、池壁、排水系统和布水系统。

这里着重介绍滤料

:滤料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对生物滤池的工作影响较大。滤料表面积

越大,生物膜数量越多。但是,单位体积滤料所具有的表面积越大,滤料粒径必然越小,空
隙也越小,从而增大了通风阻力。相反,为了减小通风阻力,孔隙就要增大,滤料比表面积
将要减小。
    滤料粒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等因素,当有机物浓度高时,应采用较
大的粒径。滤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其害重应小,以减少交承结构的
荷载;滤料既应能抵抗废水、空气、微生物的侵蚀,又不应含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杂质;
滤料应能就地取材,价格便宜,加工容易。

生物滤池过去常用拳状涂料,如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而且颗粒比较均匀、粒径为

25~100mm,滤层厚度为 0.9~2.5,平均 1.8~2.0m。近年来,生物滤池多采用塑料滤
料,主要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酸胺等加工成波纹板、蜂窝管、环状及空圆柱等复
合式滤料。这些滤料的特点是比表面积大(达

100~340m

2

/m

3

),孔隙率高,可达

90%

以上,从而大大改善膜生长及通风条件,使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二、基本流程

生物过滤的基本流程与活性污泥法相似,由初次沉淀

-生物滤池-二次沉淀等三部分组成。在

生物过滤中,为了防止滤层堵塞,需设置初次沉淀池,预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二次沉淀
池用以分离脱落的生物膜。由于生物膜的含水率比活性污泥小,因此,污泥沉淀速度较大,
二次沉淀池容积较小。
    由于生物固着生长,不需要回流接种,因此.在一般生物过滤中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
但是,为了稀释原废水和保证对滤料层的冲刷。一般生物滤池(尤其是高负荷滤池及塔式生
物滤池)常采用出水回流。
    生物滤池可根据设备型式不同分为普遍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也可根据承受废水负
荷大小分为低负荷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和高负荷生物滤池。
    低负荷生物滤池承受的废水负荷低,占地面大,水流的冲刷能力小,容易引起滤层堵塞,
影响滤池通风,有些滤池还出现池面积水,生长灰蝇。但是,这种滤池的处理效率高、出水
常常已进入硝化阶段,出水夹带的固体物量小,无机化程度高,沉降性好。目前,这类滤池
极少采用。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构造基本上与低负荷生物滤池相同,但所采用的滤料粒径和厚度都

较大。由于负荷较高,水力冲刷能力强,滤料表面积累的生物膜量不大,不易形成堵塞,工
作过程中老化生物膜连续排出,无机化程度较低。这种滤池由于负荷大,处理程度较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