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3.2 气浮处理装置

气浮采用压力溶气气浮方式,运行期间,处理流

60

/ h,混凝剂( 聚合 氯 化 铝 ) 投 加 浓 度

20mg/L,助凝剂

( 聚丙烯酰胺)投加浓度

2mg/L,计

量泵投加。

气浮处理装置是将压缩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解

于水中,当施加于水的压力降低至大气压时,空气则

呈微小气泡释放出来;同时采用管路加药混合的方

法投加无机混凝剂和有机助凝剂,使药液与废水充
分混合均匀,

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微

细絮体碰撞粘附,然后在上浮过程中相聚合长大,与
微气泡结合形成较大颗粒气泡,

浮至液面,从而将废

水中的有机

( 如油脂、

鱼血、粘泄物、

淀粉等)和无机

污染物与药剂结合而成的絮凝体,

从水中分离出来;

除去絮体的水部分回流,部分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

完成水体与悬浮物的分离。气浮池表面的浮渣由刮

渣机收集至浮渣导管中,

流入污泥浓缩池中,定期用

气动隔膜泵抽送至压滤间,分离后的清液返回生物

接触氧化池中。
1.3.3 生物接触氧化池

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一级气浮出水进入

生物接触氧化池,池内安装弹性立体填料和可变微

孔曝气器,气水比设计为

20:1,在鼓风充氧下,利用

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吸附、进一步分解污水中

的有机污染物质

( 如溶解性的油脂、鱼血、粘泄物、

淀粉等)

,靠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污染物质分

解去除。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出水进入二级气浮处

理装置再进行深度气浮处理。
1.4 主要构筑物及参数

主要构筑物及参数如表

1 所示。

2 工艺调试运行及验收监测

2.1 工艺调试运行
2.1.1 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

为能够更快的为生化池中填料挂膜,本项目调

试启动阶段采用投加活性污泥后闷曝的方法对填料

进行生物膜的接种。

引进威海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

( 性状

良好,

6000~7000mg/L)23m

左右,同时进原水约

200m

,开始闷曝,闷曝期间,每隔 48h 对生化池中水

进行置换,

每次进原水约

200m

。闷曝

6d 后,连续 3d

进行检测化验,在保持进水量为

30m

/h 的条件下,

检测出水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结果如表

2 所示。并经

过观察,发现填料表面有淡黄色薄膜附着,可认为初

步挂膜成功。

2.1.2 工艺试运行

初步挂膜成功后,

进入增加提高生化池负荷阶段;

采样
位点

采样次

项目

pH

COD BOD

氨氮 磷酸盐 动植物

SS

进口


平均值

7.46
7.32
7.36

678

1329
1142

189
365
276

6.54
9.69

10.06

4.12
4.87
5.06

18.9
11.8
15.4

184
486
308

出口








平均值
标准值

7.83
7.96
8.00
7.93
7.72
7.77
7.82
7.84
7.86

6 ̄9

38
38
51
46
38
36
46
38
41

100









30

12.00

12.8
16.6
17.9
9.17
9.28

14.74
14.27
13.34

15

0.031
0.069
0.024
0.018
0.024
0.084
0.026
0.016
0.036

0.5

0.04
0.46
1.04

0.2

0.34
0.21
0.13
0.16
0.21

2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去除率

% )

97.8

97.6

99.1

98.6

3 监测结果(mg/L)

Table 3 Monitoring results (mg/L)

构筑物名称

主要参数

有效容积

(m

数量

调节池
气浮池

生物接触氧
化池

HRT8h,内设曝气装置
压力溶气气浮,投加混凝剂
PAC 和助凝剂 PAM
HRT16h, 安装可变微孔曝气
器和弹性立体填料

480

75

960


1 主要构筑物及参数

Table 1 Main structures and parameters

时间

项目

COD(mg/L)

SS(mg/L)

温度

(℃)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4月 4 日

4 月 5 日
4 月 6 日

967.6

1365

770.8

63.6
65.6

82

297
203
376

52
57
91

12
12
12

2 出水水质

Table 2 Effluent water quality

2 出水水质随时间变化情况

Fig.2 Effluent water quality vs. running time

0

5

10

15

20

25

3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
 ¢£¤¥¦§
 ¢£¤¥¦
 ¢£

C

O

D

(

m

g

/

L

)

¡¢(d)

( 下转第

75 页)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