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养物或氧的不足,造成微生物内源代谢或出现厌氧层,此处的生物膜因与载体的附着力减
小及水力冲刷作用而脱落。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载体表面又可重新吸附、生长、增厚生物膜
直至重新脱落。从吸附到脱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整个反应器的生物
膜各个部分总是交替脱落的,系统内活性生物膜数量相对稳定。膜厚

2~3mm,净化效果

良好。过厚的生物膜并不能增大底物利用速度,却可能造成堵塞,影响正常通风。因此,当
废水浓度较大时,生物膜增长过快,水流的冲刷力也应加大,如依靠原废水不能保证其冲
刷能力时,可以采用处理出水回流,以稀释进水和加大水力负荷,从而维持良好的生物膜
活性和合适的膜厚度。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包括时气、厌气及兼气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
(主要是纤毛虫)和较高等的动物,其中藻类、较高等生物比活性污泥法多见。微生物沿水
流方向在种属和数目上具有一定的分布。在塔式生物滤池中,这种分层现象更为明显。在填
料上层以异养细菌和营养水平较低的鞭毛虫或肉足虫为主,在填料下层则可能出现世代期
长的硝化菌和营养水平较高的固着型纤毛虫。真菌在生物膜中普遍存在,在条件合适时,可
能成为优势种。在填充式生物膜法装置中,当气温较高和负荷较低时,还容易孳生灰蝇,它
的幼虫色白透明,头粗尾细,常分布在生物膜表面,成虫后在生物膜周围翔栖。
    生物相的组成随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废水成分、PH 值、温度、通风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的
变化而变化。
    二、废物利用基本方程

    考虑生物膜系统的物质传递,可以建立生物膜法的废物利用基本方程。
    如图 14-2 所示,取膜上一厚度为 dZ,面积为 A

c

的生物膜微元体。如膜内底物浓度为

S

c

,扩散进入微元体

A

c

·d的底物通量(进入量与流出量之差)应等于该膜微元体的底物

利用量。

微元体的废物平衡式可根据

Fick 定律列出:

dZ

A

dt

dS

dZ

Z

S

S

Z

D

A

Z

S

D

A

c

e

e

c

s

c

e

s

c

=

                      

dt

dS

Z

S

D

c

e

s

=

2

2

                             (14—1)

    如果采同 Monod 底物利用方程,则上式可改写为

(

)

a

c

s

c

e

K

S

D

x

KS

Z

S

+

=

0

2

2

                                  (14—2)

式中

    x

c

——膜内生物浓度;

        D

s

——底物在生物膜内的扩散系数。

    式(14-2)即为供氧足够时生物膜内底物的浓度分布方程。这是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
假定

Kx

c

D

s

K

s

可视为恒值,并忽略边界液膜的扩散阻力,则可求出极限解为

S

e

<<K

s

(

)













=

e

s

s

e

e

s

s

e

e

Z

K

D

Kx

Z

Z

K

D

Kx

S

S

2

/

1

2

/

1

cosh

cosh

                            (14—3)

式中

     S——膜表面液相底物浓度;

        Z

e

——生物膜好气层厚度。

    当 S

e

>>K

s





=

2

2

Z

Z

Z

D

Kx

S

S

e

s

e

e

                                  (14—4)

单位时间内进入生物膜的底物通量,在稳态情况下将分别为

S

K

Kx

D

A

Z

S

D

A

J

s

e

s

c

Z

c

s

c

2

/

1

0





=

=

=

                       (14—5)

                        

e

c

c

Z

Kx

A

J

=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