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产生的原因。①路面设计不当,过车辆超载严重,致使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了

基层的抗拉应力而造成结构性的破坏,形成裂缝。②面层温度收缩引起裂缝,沥青混合料的
收缩系数为

25×10-6~40×10-6。在冬季气温骤降时。所产生的拉应变可达到 300×10-6~

500×10-6。此时的应变。③路面基层的干缩和温缩两种应力叠加形成的基层裂缝,反映对路
面上形成裂缝,这是路面横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①应密切配合做好超载车辆的治理工作,严禁超载车辆上路,避免对道

路形成结构性的破坏。②沥青路面施工要根据规范要求,选择符合本地区道路自然区化的沥
青或改性沥青,尽量采和开级配的骨架型密实结构,以提高面层的抗变形能力。③基层要增
加粗骨料的数量,减少细料和粉料的用量,尽量使水泥的用量不大于

5.5%,以减小基层的

干裂和缩裂。③可在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土工织物,用以分担基层温缩和干缩的应力,以减
小面层所受的反射应力,减少裂缝的发生。

 

  

1.2 松散类 

  

1.2.1 坑槽 

  

1)坑槽产生主要原因是在面层龟裂形成后未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另外基层局部

强度不足,也会产生坑槽。

 

  

2)预防措施。要加强路面养护,发现路面出现轻度的龟裂要及时处理,避免雨水渗入

路面后,行车时产生动水压力冲刷油石界面,使油石分离,面层松散,加快坑槽的发展。

 

  

1.2.2 松散 

  

1)产生的原因。沥青质量不佳,或是施工中偷工减料,沥青含量偏少,使混合料的粘

结力不足,在车载作用下开成松散。集料质量差,使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不足。混合料拌和
是温度过高,拌和时间过长,使沥青老化,失去了粘结力。

 

  

2)预防措施。选择符合当地条件的优质沥青,拌和是控制好沥青含量。集料应选择亲沥

青的碱性集料,如果,当地无碱性集料,在拌和混合料是要增加抗剥落济。以增加集料与沥
青的粘 结力。拌 和是要严格控制拌 和的 温度和拌 和的时间,普通沥青的老化 温度是
166.2

℃,加热时,不得高于该指标。 

  

1.3 变形类 

  

1.3.1 车辙 

  

1)产生原因。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复压时碾压不到位,致使沥青面层的压实度不足,

在车载作用下,沥青面层被压实,形成车辙。沥青路面在高温下软化,抗剪强度不降低,在
车载作用下形成车辙。

 

  

2)预防措施。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尤其控制好复压阶段,该阶段是整个压实过

程中的关键。该阶段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压实度是否能达到规范要求。根据
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沥青标号,经济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选用改性沥青担高沥青路
面的高温稳定性。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措施 

  

 2.1 治路病害先治水。要保证公路工程、养护质量,首先必须先处理好水,故而公路扩

建、改造工程的设计必将排水防护工程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重点之一,使地下水不得渗泡路
基,地表水不渗透路面。在日常的路面养护中,应加强对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养护,路肩与
路面衔接应平顺,及时排除路肩、路面积水,这样才能使路基路面长期处于干燥状态,使路
基路面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2.2 定期检查,合理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确定的依据是沉降值、弯沉、平整度等核

定。可采用钻孔取芯的办法分析病害层次和处理深度,并确定专项处治方案,沥青混凝土路
面的维修必须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局部出现裂缝,轻微沉陷,行车轻微跳车以及横

纵接缝,柔、刚结合处(桥头搭板或沥青路与水泥砼路面接合处)出现轻微错台等,要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