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的要点及方案

 

  针对路桥过渡段的地质条件,工程作用以及承受载荷的特点,施工中通常采用设置搭
板和不设搭板两种结构设计。下面分别对两种设计的要点及方案进行探讨:

 

  

1、搭板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方案 

  长期的路桥施工经验表明,搭板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然而一旦搭
板出现损坏,便会大大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维修搭板的成本偏高、难度较大

[2]。 

  

1.1 搭板型式与埋置深度的选择 

  搭板有

3 中型式,分别是等厚、变厚度、台阶型[3]。 

  高置式、中置式低置式是搭板的

3 种主要埋置方式。采用高置式进行埋置时要求搭板顶

面要与桥台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埋置方式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埋置的钢筋混凝
土搭板能够直接承受行驶车辆带来的载荷,部分沥青混凝土浇筑的路面也采用此埋置方式
此时,搭板与路面连接处的不平整会影响施工效果;中置式搭板埋置要求远台端搭板顶面
处于路面面层和基层之间,此埋置方式施工难度小,操作方便,常用于沥青浇筑的路面;
低置式的应用范围较窄,部分沥青路面会采用此种埋置方式,此方式要求远台端搭板顶面
低于路面基层,以降低施工难度。

 

  

1.2 搭板长度的选择 

  搭板长度的选择要满足以下

4 个条件:搭板沉降引起的纵坡改变要符合最低标准;搭

板长度至少要大于台后棱体长度;搭板长度至少要大于预留缺口上口的长度;搭板应有足
够的受力长度。此外,搭板长度对其受力情况有影响,要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
选择长搭板,以改善其受力情况。

 

  

1.3 搭板厚度的选择 

  搭板厚度对其抗弯及变形能力有极大影响。随着搭板厚度的增加,位移会减小,板底弯
应力会增大。通常可根据板顶位移计算板厚,同时,板厚还需要和板长相配合。大桥、小桥对
于板厚的要求也有明显差别。进行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全面
分析,使板厚与其它工程参数相协调。

 

  

1.4 搭板宽度的选择 

  搭板宽度对位移影响细微,随着搭板宽度增大,板底应力减小。搭板宽度不足的路桥承
受载荷能力不佳,为了保证路桥施工质量与耐用程度,应尽可能增大搭板宽度,最好能够
与桥面宽度相等。发达国家路桥搭板的宽度一般比我国更宽,我国应在施工设计中加以学习
借鉴。

 

  

1.5 枕梁布置的与否 

  目前,对于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中是否应该设置枕梁,业界仍旧存在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一旦在搭板尾端布置枕梁,会造成板底应力的增加,甚至地基的下沉;也
有人认为布置枕梁可均匀分布搭板载荷,有效提高搭板抗弯能力,对施工设计有利;还有
观点认为枕梁的布置与否对工程设计没有影响。路桥工程施工中曾有过通过枕梁改善路基承
受载荷能力,防止其下沉的实例,而且效果极其显著,工程成本也较低。不过,基于工程设
计谨慎为先的态度,仍然需要对枕梁的布置进行研究,充分掌握其施工技术,以便早日大
规模投入使用。

 

  

2、不设置搭板的结构设计要点及方案 

  不设置搭板的结构设计于上世纪

70 年代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际

应用,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既能保证工程质量,还降低了路桥的施工和维护成本。

 

  通过减小桥台及引道的刚度差,可有效避免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在不设置搭板的结构
设计中,半刚性材料常被作为缓解桥台与引道间刚度差的中间材料,这样能够有效减小由
于刚度差造成的路基沉降。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对后台压实度的影响,必须设计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