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1.4 地质雷达预测 

  

 地质雷达技术是采用超高频电磁波针对隧道地下岩层介质界面进行扫描,检测地下岩

层结构的地质特征,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技术,对于隧道开挖面前方

20-30m 的

断裂破碎带、含水带等地层变化具有很好的预报性能。

 

  

2.1.5 编录预测技术 

  

 编录预测技术通常又称掌子面地质素描法,主要通过对隧道施工掌子面的岩层地质体

构造进行检测与编录,然后根据获取的相关岩层信息对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延伸情况进
行科学推断。

 

  

2.2 施工过程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验证施工设计科学性的关键环节,是监测围岩力学
性能的最直接手段。由于地质岩体构造的复杂性,隧道施工开挖技术和支护结构强度等对围
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公路隧道施工的现场监控量测,旨在采集能够准确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结构信息,

据以判定隧道围岩稳定状态,预测比对施工方案及支护结构参数的合理性。实施过程中应根
据隧道地质结构条件、开挖施工技术、支护类型参数等制定相关监测项目、监测技术等检测计
划,明确量测任务和目的,掌握围岩支护动态,分析监测数据并在科学计算预测后进行及
时反馈,提供动态设计参凭数据。

 

  隧道工程的施工量测项目通常分为地质环境和支护状况观察、岩壁地表或拱顶下沉量等
必测项目;岩体位移、围岩及支护压力、钢支撑受力分布、支护衬砌应力以及围岩裂缝、弹性
波测试等选测项目,还有锚杆拉拔力检测抽检项目。

 

  

 隧道工程反分析法是根据工程现场量测数据来反演初始地应力和岩体性态参数的技术

措施,利用现场量测获取的来自工程施工引起的介质结构的位移、形变、或地层压力等扰动
量,依据给定的材料模型,在施工前后反演工程介质材料的性状参数和初始荷载,并根据
反演结果预测后续施工对岩体支护的影响,

 

  

2.3 动态信息反馈设计 

  

 动态设计是为保障隧道施工能够随时适应实际现场工况环境条件的重要管控措施。通

常情况下,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岩层结构与原有地质勘测资料误差较大时,应根据实际工
况重新确定支护类型结构和开挖施工方法。针对围岩位移总量监测接近临界值时,要优化施
工方案、加强支护结构性能。要重视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作用,当工作面前方遇到不良地质
状况时,通过反分析法确定围岩地层的初始应力以其特性参数的估计值,设计对策预案。

 

  隧道施工中,由于采用的施工技术和开挖断面形式不同,围岩支护的应力状态也不一
样,当施工信息反映出不稳定征兆时,应检查其形成原因,采取暂停开挖、及时锚喷、二次
衬砌等改变施工工序,都可能促使围岩支护趋向稳定。当某种方法不能满足围岩稳定性要求
时,应及时建议变更施工方法,选择有效的断面形式或辅助性施工措施。

 

  工程施工前预设计的预留变形量和设计参数,通常是采用工程类比或理论计算确定的
与实际工况存在差异性变化。施工过程中,当预留变形量以及设计参数与现场量测结果不相
符时,应及时修正未开挖地段的预留变形量,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信息,并对设
计参数进行修改或确认,使之满足工程施工的结构受力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浪费。

 

  结束语:

 

  总之,动态设计是保障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重要管控措施,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
的实时反馈的相关量测信息进行必要的动态设与修改,能够有效地保障公路隧道施工的安
全质量效果,有利于推动当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