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对于基底处,清除岩溶洞穴表面浮土、充填物,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4.1.2 充填型 

  

1).对于拱部、边墙处,若施工中充填物已滑落,应对充填物进行清除,然后采用喷射混

凝土或水泥砂浆回填;若发生滑落,应对岩溶洞穴采取网喷加强防护。

 

  

2).对于基底处,清除岩溶洞穴内充填物,采用浆砌片石换填。 

  

4.1.3 隐伏型 

  检测开挖轮廓线外

5m 范围隐伏洞穴,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进行定压注浆回填,注

浆终压

1~1.5MPa。 

  

4.2 溶隙溶槽型 

  受地质构造影响

,在断层或不同岩性交界面处,经地下水溶蚀会形成不同程度、不同特性

的溶隙溶槽

,宽度一般为 1~100cm,平面延续性好。溶隙溶槽有的以充填粘土为主;有的无充

填;有的则以充水为主。在设计、施工中

,应针对不同特性的溶隙溶槽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4.2.1 无充填型 

  采用钢架支撑、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回填,回填厚度

3~5m。 

  

4.2.2 充填型 

  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台阶法开挖、钢架支撑

,仰拱闭合。 

  

4.2.3 充水型 

  

1).掌子面前方涌水量不大(顺坡: Q≤300m³/h、反坡:Q≤100 m³/h)、水压不高

P≤0.5MPa),采取爆破后局部注浆或径向注浆堵水。 

  

2).掌子面前方涌水量大(顺坡: Q

﹥300 m³/h、反坡:Q﹥100 m³/h)、水压不高

1.0MPa≥P

﹥0.5MPa),采取超前预注浆堵水及超前预支护加强。 

  

4.3 岩溶管道型 

  在岩溶隧道垂直循环带和水平循环带内

,多发育岩溶管道,岩溶管道的处理应按充填物特

征、水文地质特征

,以及岩溶所处隧道的部位确定方案。 

  

4.3.1 无充填型 

  

1).对于拱部、拱腰部发育的无充填型岩溶管道,经水文地质判断,将来不会有较大过水时,

采取溶腔防护层、结构防护层、初支加强层、结构保护层、缓冲层和结构排水系统等综合措施
治理。

 

  

2).对于隧道边墙位置发育的无充填型岩溶管道,经过对水文地质判断,将来不可能会有

较大的过水时

,原则上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回填厚度为 3~5m。 

  

3).对于隧道基底发育的竖直向无充填型岩溶管道,当发育深度小于 5m 时,采用 C25 混凝

土回填;当发育深度大于

5m 时,采用隧道弃渣回填基底 5m 范围以下部分,隧道基底以下 5m

范围采用

C25 混凝土回填。 

  

4.3.2 充填型 

  

1).充填泥砂(水)型 

  对于充填泥砂

(水)型岩溶管道,应采取加强探测工作,探测过程中,对涌水量监测和涌出物

观察

,判断岩溶管道是以静储量为主,还是以动储量为主,确定岩溶管道的危害度,继而采取适

宜的处理措施。

 

  

2).充填块石型 

  一般而言

,岩溶管道内充填的块石为上部大型溶腔脱落堆积,因而,上部会存在较大规模

的岩溶大厅

,施工中若采取爆破揭示,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块石滑坍,甚至会造成大规模的坍

方事故

,因此,为确保安全,应采取超前大管棚、注浆措施进行超前预处理。 

  

4.3.3 过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