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据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号料。放样和号料应预留收缩量(包括现场焊接收缩量)及切割、铣
端等需要的加工余量。铣端余量:剪切后加工的一般每边加

3~4mm,气割后加工的则每边

4~5mm。切割余量:自动气割割缝宽度为 3mm,手工气割割缝宽度为 4mm(与钢板厚

度有关)。焊接收缩量根据构件的结构特点由工艺给出。

 

  

2 切割 

  (

1)下料划线以后的钢材,必须按其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下料切割。根据材料大小、

使用部位不同切割方法有:

 

  

1)机械切割:使用剪切机、锯割机、砂轮切割机等机械设备(主要用于型材及薄钢板的

切割)。

 

  

2)气割:利用氧气一乙炔、丙烷、液化石油气等热源进行(主要用于中厚钢板及较大断

面型钢的切割)。

 

  等离子切割:利用等离子弧焰流实现(主要用于不锈钢、铝、铜等金属的切割)。

 

  机械切割的允许偏差

 

 

 

  

3 矫正和成型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湿度低于-

16

℃、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湿度低于-12℃时,不应进

行冷矫正和冷弯曲。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湿度不应超过

900

℃。

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当零件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湿度控制在

900~

1000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分别下降到 700℃和 800℃之前,应结束加工。矫正后钢

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

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

许偏差的

1/2。边缘加工采用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时,需要技能型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

不应小于

2.0mm。焊接坡口加工宜采用自动切割、半自动切割、坡口机、刨边等方法进行。边缘

加工一般采用铣、刨等方式加工。边缘加工时应注意控制加工面的垂直和表面粗糙度。

    

  

4 摩擦面加工 

  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对构件摩擦面进行加工处理。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
计要求。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加工,可采用喷砂、抛丸和砂轮机打磨等方法(注:砂轮
机打磨方向应与构件受力方向垂直,且打磨范围不得小于螺栓直径的

4 倍)。经处理的摩擦

面应采取防油污和损伤保护措施。

 

  

5 端部加工 

  构件的端部加工应在矫正合格后进行。应根据构件的形式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铣平端
面与轴线垂直。

 

  

6 钢结构构件的组装 

  组装前,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构件施工图及有关的技术要求,并根据施工图要求复核其
需组装零件质量。由于原材料的尺寸不够,或技术要求需拼接的零件,一般必须在组装前拼
接完成。在采用胎模装配时必须遵循下列规定:

 

  (

1)选择的场地必须平整,并具有足够的刚度。 

  (

2) 布置装配胎模时必须根据其钢结构构件特点考虑预放焊接收缩量及其他各种加

工余量。

 

  (

3)组装出首批构件后,必须由质量检查部门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

行继续组装。

 

  (

4)构件在组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定装配,当有隐蔽焊缝时。必须先行施焊,

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覆盖。当有复杂装配部件不易施焊时,亦可采用边装配边施焊的方法来
完成其装配工作。

 

  (

5)为了减少变形和装配顺序,可采取先组装成部件,然后组装成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