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这真的是终点吗?

比方说,想出国念书,这真的是终点

?有可能是小时候无法出国,现在自己存了钱想出去圆

梦,那这样的圆梦计划或许是个终点。可是如果圆梦以外背后还有一个期待,比方说希望毕
业后能换个工作,表示读书其实只是过程。那我们就得继续往换工作的方向继续探索

……

■如果不是终点,那终点是什么?

如果我们希望念个学位回来工作会更好,那所谓工作更好,到底是甚么意思

?是要能晋升主

管职?提升技术力?换领域

?创业?还是甚么?这一切的终点到底是什么?

换言之,如果念学位回来是希望对工作有帮助,表示学位不是终点,后续的工作才是。那就
该花时间想想,到底你想要什么工作,甚么才是读书这件事最终要满足的?

■现在选的中程目标,真的是朝那终点最有效率的方法?

另一个盲点,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手段想的太难

(或是太简单)。我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有可

能确实需要一个国外的学历,但也可能学历对这帮助其实很有限,去培养实际的工作经验
或许效果更显著。若是如此,与其花了五年存够了钱、又花了两年毕了业,才发现效用很低,
现在多花时间分析一下状况,往往可以避开这个盲点。

■目标的好处是来自于实际体验、或是假设?若是假设,这假设能被验证吗?

这是另一个有意思也很重要的思索。因为很多人常常以为自己要某些东西、也以为某些东西
达到后自己会快乐,但这其实未必是根据理性分析的答案、而是毫无根据的假设。这在很多
写信给我们询问生涯规划的朋友身上最显著。我们问他

“你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常常会给

出一个让我们很感疑惑的回答。我们继续抽丝剥茧下去,发现那个愿望只是他看杂志或是别
人跟他讲很好的一个方向。当事人自己根本没有尝试过、甚至根本不知道那样的工作到底真
正在干嘛。只是抱持着一个浪漫的想像,然后就把这当成自己的方向在努力。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不是吗?因为我总觉得,对一个人而言,达不到目标还不是最凄惨的;
最凄惨的恐怕是咬牙达成了目标,才发现那一切根本不是自己要的。所以,你认为自己摸索
到目标后,问问自己:

“假设这目标真的获得了,我会真心快乐吗?”

■义无反顾还是要做,背后原因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分析半天,发现自己想要的某个愿望其实跟长期目标根本没什
么正相关,可是还是会想继续达成

……

这时很可能背后还有另一个更深层、更阴暗的东西。理性分析下,发现出国念书对工作帮助
不大。但有可能是源自于少年时代的遗憾、有可能是对目前生活厌倦,内心隐约以为这是一
个对现况的逃避。换言之,成年人的欲求背后通常都有一个更根源的理由。唯有找出那里由,
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期待。或许我们值得去圆梦,也或许是时间该放下某些执念了。但
必须先深入了解自己,不然人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