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二)能力一一匹配之误区 —— 例子:为什么不少同学面试“套话连篇”?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月前,我听一个同学模拟面试时惊讶的表情,因为这个同学面试中的表
现和我与她咨询之前的样子简直天壤之别

——之前是一个好奇心强、发散性思维很好、有感

染力的女生,模拟面试中变成了一个正襟危坐、面色凝重、讲话刻板的女生。我仍不住问:
“你现实面试中就是这个样子的?”她点点头,我知道她为什么面试总是过不了了。之后,我
又碰到了好几个同样的情况,什么情况呢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会对这样的回答感到熟悉“我

xxx,我个人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逻辑思考能力强 ....二、沟通能力强……”?或者是这样

的:面试官问

“你这件事情做了什么”、同学回答“这件事情是这样的 blabla... 从中体现了/锻

炼了我

xxx 方面的能力。”

 
后来我慢慢地理解了,很多同学是拿着『

Job Requirements』的能力分类一条条对着来的,然

后 对 着 面试 经 典 问题 努 力 地 把 答 案 梳 理 得 逻 辑 和 整齐 , 符 合 很 多 诸 如

STAR 等原 则

 

(Situation - Task - Action - Result)。所以整个面试的时候,不少人已经把自己变成 answer 
machine 了 —— 身上一排摁钮,录着标准答案,就等面试官摁。而且姿态上大家努力变得
Professional,所以表情也就变得凝重了。
 
可问题是:面试官真的是这么评估人的吗

?作为一个曾经的面试官,我很清楚地知道,绝大

部分不是。首先,有

管理

经验的面试官都知道人是丰富的,是有着不同的动力、性格和能力

的综合体,不是几个抽象的能力能够概括的。因此很多面试官会有

“这个人综合素质很强”、

“整体感觉很好“之类的评语。其次,了解“这个人是怎样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仔细了解他过去
的行为。所以面试官会询问你

“做了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想的、爱好什么”等各种方面的问题,

然后基于这些回答中你的具体表现来得出他自己的结论,而不是根据你说自己哪方面能力
强来得出结论。最后,面试官对一个人的感受和评估,不仅通过他语言表达出来的部分,还
包括他的神态、举止和声音等方面,比如神态和声音的真诚度能说明他是否隐瞒和自信程度。
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我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是不是真
的爱你,你听他

/她说“我爱你”的时候,会不会继续问具体的表现?会不会关注他/她的表情

的真诚、眼睛的专注、声音的深情

?—— 我们都是人。

 
说到这里,大家能不能感觉到

“能力一一匹配”的问题。你是个鲜活的人,不是一台性能仪器,

这样做怎么能传递出

“你是怎样一个人”呢?二来诸如“我有 xxx 方面能力”或者“xxx 反映了/提

高了我

xxx 能力”的说法,面试官是不会理你的结论的,他关注的是你做事行为的细节和说

话的姿态,因为面试官会从这些方面自己得出结论。

(说个有意思的例子:很多同学严肃地

“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作为面试官,我和你聊两句就能知道你的沟通能力,你自己下

结论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你要做的是提供一切信息帮助面试官评估你。最后,如果你在讲你

认为面试官想听的话

(强调一遍:是你认为的面试官想听的话),你一定不会特别自然和流

畅,面试官也会觉得有问题。当面试官无法全面地了解、评估你的时候,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也就小了很多。
 
所以我很建议很多同学认真思考一下自己,仔细梳理一下自己到底做过些什么、做成过些什
么、学会过什么经验教训。同时想想自己的能力特点,也认真坦诚地想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在这些比较真实、详细的整理后,你要做的是在面试中真诚地表达。可能有同学会问:

“那我

觉得自己不够格或不合适,还要真实吗

?”假设这个结论成立,我想问:“从策略上而言,你

在经验丰富的面试官前,装就能装得过去吗

?你是选择装,然后被淘汰;还是不装,让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