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果,其随访情况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5、麻醉小结应在术后 24 小时内完成。其规范要求应包括:(1)麻醉前用药效果;(2)麻醉诱导
及麻醉操作过程情况:

(3)麻醉维持和手术经过,如止痛效果、肌松情况、麻醉深浅表现,呼

吸循环反应和失血输血等;

(4)麻醉结束时情况,如苏醒程度、呼吸道通畅否、循环功能、神

经反射、神经阻滞平面和足趾活动等;

(5)麻醉和手术时出何种意外,包括原因、处理措施和

效果,有何经验教训;

(6)术后随访结果的记录。 

二、麻醉方法与选择

 

原则上应根据医师的技术水平(包括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病人的病理及生理状态和医院
的手术条件来选择,务必注意安全、舒适、平衡地选择药物和方案,但也应注意麻醉质量和
学科发展趋势。

 

(一)全麻分类和全麻药物

 

1、全身麻醉按麻醉药作用方式,可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注射全麻等。临床上全身麻
醉多是几种药物的复合应用,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减少药物用量,减轻副反应,使麻醉
更加安全、平稳。按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近年又发展了不同
麻醉方法的复合,如复合后以全麻为主,也可归于全身麻醉的范畴,如全麻复合硬膜外阻
滞。

 

2、全身麻醉的实施原则 
[1] 除门诊短小手术等实施单纯静脉麻醉外,全身麻醉均需在气管插管,辅助或控制呼吸下
实施。
[2] 复合麻醉时,要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根据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病情和手术要求,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3]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根据所用药物性质、作用时间、剂量,综合循环系统(血压、脉搏)的
变化和病人对手术的反应综合判定麻醉深度(见表

8)。 

  
[4] 在满足全麻的基本要求前提下,优化复合用药,原则上应尽量减少用药种类。 
  
[5] 保持气道通畅和氧供,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
  
[6] 必须具备性能良好的麻醉机(按照检查程序认真进行性能检查),全套插管用具和吸痰吸
引设备。有条件医院应配置有可靠的呼吸机和呼吸参数监测的麻醉机。还应配置可靠的吸入
麻醉药挥发罐和供氧报警装置。
  
[7] 全麻监测 a、基本监测项目: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 b、特殊病人,应
具备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糖和血气分析血生化,有条件的医院应做有创或无创心输
出量监测。

 c、全麻监测还应包括:尿量、呼吸、体温、肌松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吸入氧浓度、

呼吸末

 CO2 和麻醉气体浓度监测。 

  
[8] 特殊病人的全麻用药选择:a、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 静脉全麻药可选择咪唑安
定、安定、异丙酚、依托咪酯。麻醉性镇痛药:诱导量芬太尼

8~10ug/kg,维持量 10ug/

kg?h),可持续或间断静注。肌松剂:选择非去极化类如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潘库溴铵等。

b、颅脑外科手术麻醉 选择对颅内压影响小的静脉麻醉药如硫喷妥钠、异丙酚等,吸入麻醉
药宜选择异氟醚。后颅凹、脑干手术,宜用异丙酚维持麻醉并保留呼吸。

c、肝肾功能受损病人

的麻醉

 宜选择依赖肝肾代谢少,不影响肝肾功能的短效麻醉药如异丙酚、咪唑安定、阿曲库

铵、维库溴铵、异氟醚、地氟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