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其原因在于较密的上部钢筋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使混凝土难以振捣,在这种情况下,最
好采用加大梁截面或双排筋。

 

  

 (三)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抗震概念设计欠缺 

  

 从广义上来看,建筑抗震的思想和原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就是概念设计,它实际上

是在很多方面都对建筑提出了要求,是针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技巧。概括地来讲建
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三个水准目标可以表示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但在部分实际的设计中,设计者会出于个人各方面的考虑,其设计的施工图并不符合

概念设计的要求。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作为设计者都应该在其设计的施工图中加强抗震概念
设计的理念,设计工作中贯穿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

 

  

 2、局部出现深梁及构造欠缺 

  

 在住宅建筑中,如果该建筑属于底部框架

—抗震墙、上部砖混结构的,倘若底层柱网

过密分布、上部结构传力不直接,这就会导致二楼局部出现深梁。设计者在抗震设计中,要
本着

“强柱弱梁”的思想尽可能地减少深梁出现的几率。这是由于深梁的刚度很大,当房屋遭

遇地震时会经历塑性阶段,这时刚度相对较小的柱中会出现塑性铰,这样房屋就会被整体
破坏。

 

  

 二.施工图设计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1 传统的结构施工图,以混凝土结构为例,通常由上下部各结构层平面布置图及各类构件

的单件投影图来表达

, 包括楼板配筋图,楼梯配筋图,梁、柱、墙及框架等的配筋详图。用这样的

表达方法图纸数量多

,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据统计,单张号图含建筑物面积率仅有,左右。造

成效率低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表达重复。这类施工图看似详尽细致、面面俱到

,其实含有大量重

复的内容

,如构件配筋图与结构平面图尺寸上的重复, 配筋断面图与单件投影图尺寸及钢筋

表达上的重复

,钢筋表与配筋图的重复等等。诸多的重复导致了图纸量和设计工作量大大增

加。其次是对设计规定的反复抄绘。在结构设计中

,直正由设计者主导设计的内容属于设计者

思维劳动的产物

, 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荷载类型和取值、构件断面的确定以及根据结构分析

及设计经验所选定的配筋量。而大量构造上的问题

,如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箍筋加密

区范围、腰筋、拉筋的配置、负筋长度与跨度的比值、最大和最小钢筋间距的要求、标准的节点
构造等等

,设计或施工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且完全可由施工方面完成,并不属于设计者的思

维成果。但在各类构件的配筋图中

,却反复表示着这些规定的构造做法,形成了对设计规定的

反复抄绘。这样不仅是加大了绘图量

, 也是施工图易出错漏的主要原因。 

  

 2.鉴于传统设计方法的缺陷,多年来,设计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对传统方法作了许

多有益的改革

,如将楼板配筋图与结构平面布置图合二为一,取消钢筋表,对平面框架采用梁

柱分开的画法

,对于配筋通长不变的梁柱仅用一个配筋断面来表示等等。但这些做法并不能

革除单件投影详图产生和弊病

,对提高设计效率收效甚微。于是便出现了梁表、柱表、楼梯表

等用表格表示的方法

,以及近两年逐渐兴起的平面整体表示法. 

  

 (1)表格表示法抛弃了单件投影方式,将大量规律性的构造间题集中起来, 以各项工程都

能通用的图例及文字说明来加以表达它除了平面结构布置图与传统方法相同外

,梁、柱、楼梯

等构件的断面尺寸、标高、跨度、材料强度、配筋等均以字符的方式在固定的表格中填写。这种
用表格加通用图例来代替构件详图的表示方法

,是对传统施工图设计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它不

仅大大减少了绘图工作量

,使用起来简单方便,而且降低了设计者的构造问题上的出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