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距离不宜太远,以有效地确保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
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

2 倍基坑深度。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
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
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

8 至 12m 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

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3.2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高程控制网埋设的 4 个高程控制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使用蔡司

Dini10 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

场区内

4 个高程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 4 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

测的基准点高程。同时,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

φ32 的电

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

28mm、长度 12cm 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

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
保护标志的作用。

 

  

3.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对于沉降点的观测同样有相应的技术要求,笔者总结如下: 

  (

1)观测仪器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该仪器相对于光学精密水

准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度高。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

0.3mm;自动化程度高。

该仪器采用

CCD 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自动显示与记录标尺读数和视距,对观测数

据进行自动平差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它取代了观测员肉眼观测、人工记录、计算,
消除了读数误差,提高了作业速度。

 

  (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

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
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3.4 沉降观测控制技术。观测前 30 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

气温趋于一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
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除路线转
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
始值;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
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
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
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1mm 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2mm 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竣工后 ,
第一年观测

2 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的要求来决定

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

1mm/100d)时,停止观测。 

  

4.结论 

  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
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施工质量的必要保证。结合实践,探讨了建筑施工测量中平
面控制以及高层控制、沉降观测技术,同时提出相应的测量精度要求,旨在能有效地提高建
筑工程施测精度。

 

  

 

  

 

  参考文献

 

  

[1]黄萍.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2010,(12). 

  

[2]刘应利.测绘新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