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信用社的信贷风险防范效率进行

DEA 分析,认为综合业绩

“好”的农村信用社,其信贷风险

防范效率高。

 

  关于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虽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
相关研究大多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植根于农村,城乡二元结构下
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有必要单独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
构做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相关研究大多仅对金融机构风险进行单因素分析,尚未从经济
发展、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发育和内部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以陕西省
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
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健全机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提供经验依据
和理论参考。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植根于农村,服务于辖区内

“三农”,是地方性

金融机构。而各农村地区在经济发达程度、政策环境、信用状况和文化习俗方面差别很大,因
此,运营环境可能是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同时,各县域农村合作
金融机构本身的治理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也会对信贷风险产生影响。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问题的根子在于经济本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其发展
的长期源泉和动力依赖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各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态度。因此,农村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存
在着与生俱来的差距。

 

  假设

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在县域农村经济越发达,其信贷风险会越低。 

  财政农业支出是衡量一国政府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在

“三农”领域

的公共产品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以及由此形成
的政策引导功能,作用于农业资本存量、农业研发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补贴和
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数量及生产率,提升居民对信贷产品的消费意愿和
偿还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假设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在县域政府对农业发展扶持力度越大,其信贷风险越低。

 

在分税制改革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演绎出

“弱财政,

强金融

”的金融控制战略,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控制来抵补不断下降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将

维系行政支出的被动负债,变为以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债务融资行为,表现出
严重的过度支出倾向,由此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据国家审计
署(

2011)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底,县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 2.84 万亿元人民币,来源

于银行贷款的债务占比达到

79%。同期,上市成功的商业银行逐步退出了对县级投融资平台

的贷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为县级融资平台放贷主力。如此巨大的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对
农村合作金融信贷的行政干预昭然若揭。而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下贷款投向的误差,会使资金
流入

“投入 →沉淀→再投入→再沉淀”的恶性循环之中,导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量风险的

累积和增量风险的叠加。

 

  假设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在县域政府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干预程度越大,其信贷风

险越高。

 

  农村金融市场通过促进农村资本的形成而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适度竞争、高效的
农村金融市场,对于保障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保障机构的安全性、
流动性和盈利性,降低农村金融风险,都是很重要的。

 

  假设

4: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所在县域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越好,其信贷风险越低。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保证机构可持续运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银行系统具
有天然的脆弱性,良好的内部治理是防患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尽管风险的成因多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