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
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楼
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

 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 35%,

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

 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

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
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
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
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的干扰。

 

  

③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

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
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
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
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
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
空间。

 

  

2 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2.1 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居住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居住不但是
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
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
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居住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居住设计进行对
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 居住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居住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
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
居住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
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 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
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居住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 居住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居住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 居住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
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居住。

 

  

3 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

1)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

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
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
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

2)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

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

“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