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基土摩阻力处于刚好平衡时的方程 。

实际上

,

结构工程承载力的表达式就是一个静力平衡方程

:

即“结构抗力

=

作用效应”

的极限状态方程 。

 力与变形的关系

如果说静力平衡方程能解决几乎所有的理想刚体力学问题

,

那么对于必须考虑变形的结构来说

,

还必须建立另一个重要方

:

力与变形

(

位移

)

关系方程 。弹性物体的变形与作用力成正

,

这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虎克定律

,

它揭示了一对重要的关系

,

是物体产生变形的原因

,

变形跟外力成正比

,

同样的外力作用下

,

变形与刚度成反比

,

公式表达就是

k x ,

结构中称之为变形方

程也可称之为位移方程 。力与变形的关系

,

构成了结构工程另一

个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就是依据静力平衡和力与变形

的正比关系推导而出 。对于超静定结构

,

无论是力法还是位移

,

最终都是建立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联立方程组 。

力与变形的关系同样始终贯穿于各个结构设计环节

,

但很多

年轻的工程师往往只强调结构承载力的计算而忽视了变形

(

)

的概念

,

更忽视了两者的关系 。比如在桩基设计中

,

对纯摩擦

,

不仅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

桩端还要有较硬的持力层

,

许多人

对这一条规范不理解

,

认为只要承载力满足要求即可 。只要以力

与变形的关系就不难理解

,

当桩端土为软弱土时

,

桩身仅依靠四

周土的摩阻力支撑

,

而土的剪切刚度一般较小

,

当摩阻力发挥所

需值时

,

土的剪切变形已较大

,

桩土相对位移或者说基桩沉降就

会很大 。又如

:

在用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承载力加

固时

,

设计人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

:

碳纤维布的抗拉刚度小

,

当它达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时已经产生很大的拉伸变形

,

而与之

相连协同工作的混凝土梁由于变形能力较小早已被破坏

,

所以用

此类方法加固构件时必须先计算加固前构件的极限变形

,

依据变

形协调原则反算出加固材料能提供的承载力

,

再确定加固后构件

的实际承载力 。

力与变形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

力产生变形

,

反之

,

主动的变形又会引起结构内力的变化 。基础沉降变形

,

会引起与

之相连上部结构的内力重分布

,

所以对基础可能有较大沉降的建

,

设计时必须将基础与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温度的

变化引起结构的伸缩变形

,

引起结构内力的变化并导致结构产生

裂缝

,

所以在夏热冬冷地区必须通过建筑和结构的措施确保建筑

不发生温度裂缝 。

正确把握力和变形的关系并将之应用于设计的各个环节

,

使结构更加合理 。比如

,

在设计中

,

常常需要将某些梁支座人为

地调整为铰支座

,

特意允许梁端出现塑性铰

,

从而使梁端产生较

大的转动变形

,

使梁的内力转移到对结构更为有利的跨中

,

从而

有利结构延性的提高

,

便于施工 。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

在同样的加速度下

,

外力与物

体的质量成正比

,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F

ma ,

它揭示了力与加

速度的因果关系 。如果说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是构成结构静力分

析的基础

,

那么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构成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比较一下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公式

F

EQ

aG

eq

,

不难发现它与

牛顿第二定律

F

m a

是如此的接近

,

实际上

,

地震作用公式就是

依据

F

m a

推导而出的

,

式中的地震影响系数

a

就相当于加速

,

只不过

,

结构地震作用是一种受迫振动

,

所以该“加速度”不仅

与结构本身的自振周期 、

场地周期有关

,

还与地震烈度有关 。

由于地震力与建筑的自重成正比关系

,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建

筑各部位所受的地震力分布与风荷载作用在建筑各部位的分布

是完全不同的

,

前者取决于各部位的建筑自重

,

后者只取决于各

部位的迎风面积 。曾经设计一幢

15

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

该建筑

立面完全规则

,

结构平面布置也完全规则对称

,

只是内隔墙严重

偏向建筑一端

,

通过计算发现

,

虽然在风荷载作用下

,

结构平面内

各柱顶节点位移比较小

,

但是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

有内隔墙部位

的柱节点平面内位移远大于无内隔墙部位柱顶节点位移

,

显然

,

布置的内隔墙一端由于自重大

,

地震作用大

,

水平位移也大

,

造成

了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有较大的扭转

,

这就是为什么在建筑和

结构设计时应尽量使质量中心与结构刚度中心重合或接近 。

 概念设计

如果说上述三个方面侧重于定量地对结构进行分析

,

那么概

念设计更侧重于定性地用整体的概念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

,

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

,

结构与结构的关系

[ 4 ]

。它反映了

一个结构工程师对静力平衡 、

力与变形 、

力与加速度三者综合理

解的深度及综合设计能力 。

强调概念设计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念与计算理论存在

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 。为此

,

不能仅仅只依靠精确计算

,

还需

依据前人及专家们的一些普通经验和定性的结构措施来弥补理

论的缺陷

,

弥补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设计问题

,

使概

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由于地震性质和地震

能量的不确定性

,

尽管可以建立力学模型进行抗震验算

,

也可以

事先人为地假定几种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计算

,

但是均不能

保证结构在大震下不倒

,

而无数的震害分析和理论研究均证明建

筑平立面的规则性和结构的延性是防止大震不倒的最根本途径

,

所有的抗震验算仅供参考 。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复杂的抽象思维活动

,

但它的理论依据却是

大家在中学里都很熟悉的经典力学原理 。掌握这些基本原理

,

断吸取前人的经验和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

,

使自己的综合概念设

计能力不断地提高

,

年轻工程师们的设计成果才能越来越完善 、

创新 。

参考文献

:

[1 ]

周竞欧

,

朱伯钦

,

许哲明

.

结构力学

[ M ] .

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

,2001. 64

2

65.

[ 2 ] GB 50011

2

2001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S] .

[ 3 ] GB 50010

2

200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S] .

[ 4 ]

张保玲

.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浅议

[J ] .

山西建筑

,2004 ,30

(6) :21

2

22.

On basic structural design principle of architecture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 he static balance principle in structural design of architecture ,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ce and deformation and

accele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onceptual design is emp hasized in order to improve design ability of engineers and ensure t he rationality and

security in structural design.

Key words :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 static balance principle , conceptual design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