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0

 引言

超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刚度较小

,

极易

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水平响应 。自

20

世纪初

,

国内外研究者对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及等效静力风荷
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主要包括现场实测 、

风洞试验

和理论分析 。

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现场实测

,

始于

20

世纪

30

代在美国帝国大厦进行的位移和风压实测

[ 1 ]

,

之后

虽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 2 ]

,

但由于现场实测耗

费大量的人力 、

物力

,

对于一般的建筑物

,

至今仍较

少采用此方法 。

风洞试验主要包括气动弹性模型试验

(

分为单

自由度

[ 3 ]

和多自由度

[ 4

2

5 ]

模型试验

)

和气动模型试验

(

分为高频动态天平测力模型试验

[ 6 ]

和刚性模型同

步测压试验

[ 7 ]

)

。气动弹性模型试验

[ 3

2

5 ]

可以考虑建

筑运动与来流的相互耦合效应

,

气动模型试验

[ 6

2

7 ]

不能考虑这种耦合效应 。刚性模型同步测压试验

[ 7 ]

通过在刚性模型上布置足够多的测点

,

采用多点同

步测压技术

,

同时对建筑物上的所有测点进行压力

采集

,

可以得到风荷载时空分布特性 。

理论分析是对高层建筑进行简化

,

利用结构动

力学方法研究其风致响应

,

进而得到等效静力风荷

载 。文献

[ 5 ]

考虑高层建筑的第

1

阶模态

,

并将第

1

阶模态假定为线性

,

研究了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及

等效静力风荷载

,

并进行了

1

阶非线性模态的修正 。

20

世纪

80

年代

,

高频动态天平测力技术被广泛应

,

该 技 术 同 样 假 设

1

阶 模 态 为 线 性

[ 6 ]

GBJ

50009

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中风振系数推导

过程也仅考虑

1

阶线性模态

[ 8 ]

。实际上

,

超高层建

筑的频率较低

,

高阶模态的参与程度可能会很高 。

本文以重庆宾馆为工程背景

,

进行刚性模型同

步测压试验

,

得到建筑表面风荷载特性 。考虑建筑

物两个主轴方向的前

4

阶弯曲模态

,

研究前

4

阶模态

在高层建筑位移和加速度响应中的参与程度

,

进行

人体舒适度验算 。采用惯性风荷载法

,

得到重庆宾

馆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的等效静力风荷载 。

1

 试验简介

试验在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

HD

2

2

洞实 验 室 的高 速 试验 段进 行

,

该 试验 段 宽

3m

、高

2

1

5m

17m ,

最大风速可达

58m / s

本文以在建的重庆宾馆为工程背景 。重庆宾馆

位于重庆市民生路与临江路交汇处

,

286

1

8m ,

裙房

41

1

1m ,

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重

庆宾馆外形类似竖起的拇指

,

1

给出了重庆宾馆

的正立面 、

侧立面和平面示意图 。

试验模型缩尺比为

1 /300

。由于重庆宾馆周边

的高层建筑密集

,

将对其风荷载产生较大影响

,

为此

考虑了重庆宾馆周边

400m

半径范围内的

39

栋建筑

的影响 。周边建筑的高度主要在

100

150m

左右

,

最近距重庆宾馆约为

20m ,

最高建筑约

250m (

距重庆

宾馆约

400m )

。重庆宾馆模型采用有机玻璃制作

,

周边

39

栋建筑模型采用

ABS

板制作 。试验过程中

将重庆宾馆固定在转盘中心处

,

重庆宾馆和周边建

筑模型在风洞实验室中的照片见图

2

。在重庆宾馆

模型上 共 布 置 测 点

236

,

其 中 主 体 建 筑

(

标 高

41

1

1m

以上

)

171

,

13

;

裙房

(

标高

41

1

1m

以下

)

65

,

3

层 。

1

 重庆宾馆正立面和侧立面

Fig. 1

 

Sketch map of Chongqing Hotel

2

 试验模型照片

Fig. 2

 

Photo of test model

重庆宾馆周边情况符合

C

类地貌特点

,

地面粗

糙度指数 α

= 0

1

22

。采用尖塔加粗糙元的被动方法

模拟

C

类风场

,

3

给出了转盘中心处的平均风速

( u)

剖面 、

湍流度

( I

u

)

剖面和

50cm

高处的顺风向脉

动风功率谱 。图中

:

z

为距离地面高度

;

u

为平均风

;

u

300

为离地

300m

高处的平均风速

;

n

为频率

;

S

u

( n)

为顺风向脉动风功率谱

;

σ

2

为脉动风速方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