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状态。

二、旅游环境容量的组成

旅游环境容量是多种容量概念的总称,是一个概念体系。目前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组成

主要有二种分类方法,一种是 Mieczkowski(1995)的分类体系(如图 8-1 示),在国内吴
必虎,崔凤军等人均支持此种分类方法。其中旅游容量也称为总容量,取决于物质容量、生
态容量和社会容量。而自然容量是一种典型的供给导向型计算模式,是以资源利用为基础,
与旅游供给要素相关的容量值,由物质容量和生态容量两部分组成。物质容量又称为设施容
量,是以资源(旅游设施资源)可利用面积或规模为计算依据的容量形式。生态容量是在自
然生境系统及要素保持持续生存能力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区域的环境(主要是自然风景型
旅游区)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指标。而社会容量则是指旅游者和当地人口所能承受的因
旅游业所带来的环境、文化、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它的对象包括旅游者-进入目的地区的实
际参观者和当地人口-包括直接或间接的旅游从业人员和与旅游业无直接关系的当地居民
(如退休人员)。至于规划管理容量,是一个决策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概念,通常是根据管
理者需要,借鉴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值而制定的旅游接待容许值,是一个非精确化的管理数
据,常表现为一个范围。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图 8-1 旅游容量的组成体系(Z.Mieczkowski,1995)
 
第二种是根据各种容量的属性,可以把旅游环境容量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
非基本容量是基本容量在时间上的具体化和外延。
基本容量
在旅游环境容量的基本体系中有,有五种基本容量,即:

①旅游感知容量;②旅游资源容

量;

③旅游生态容量;④旅游经济发展容量;⑤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其中①旅游感知容量

代表需求方面的容量,其余四种容量为供给方面的容量。
非基本容量
基本容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化和外延,衍生出一系列其它容量概念,这些概念在实际
操作中比基本容量概念应用得更多,是旅游规划与管理中直接可用的工具。
① 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② 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③ 旅游活动空间尺度相关的容量概念。
无论是基本容量还是非基本容量,都具有如下性质:

①旅游容量值在某一时段内相对稳定,

表现为一个伸展不宽的华南地区,可以以中值作为容量值;

②旅游容量值随时间有一定的

变化,其中经济发展容量和社会地域容量变化较快,而资源容量,生态容量和感知容量变
化相对较慢;

③非基本容量随着基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④不同类型的旅游区旅游容量不

同,即使是同一旅游区,若旅游区的性质发生改变,旅游容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三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

一、旅游环境容量的影响因子测定

如前所述,根据 Z.Mieczkowski 所分的旅游容量的组成体系,用以估计旅游环境容量

的主要参数有自然容量、社会容量和规划管理容量。崔风军、刘家明等(1998)指出,游客密
度 ( visitor  density ) 、 旅 游 经 济 收 益 ( economic  income ) 、 土 地 利 用 强 度   ( 1anduse 
intensity)是影响旅游容量的 3 个主要因子,旅游者对旅游地居民的社会文化冲击的发生程
度与范围是不同的,游客密度越大,这种冲击就越大,因此可以用旅游密度指数来表示这
一影响;旅游经济收益指数是在考虑游客需求、规模等情况下,当旅游地居民和政府的旅游
经济收益达到 某一临界值时所容纳的游客人数;而旅游区内旅游用地面积大,旅游活动规
模空间越大,居民用地越少,当居民用地少到一定极限,会导致当地居民的心理抗拒-生活
秩序被打乱,导致紧张、焦虑和沮丧,降低了生活质量,那么在此可以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
进行表现这状况。以上三个因子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游客密度指数 VDI:

(R)

(T)

 

当地居民人口数

人数

游客

=

VDI

旅游经济收益指数 EII:

mpc

1

1

L

1

=

=

EII

(式中 L 为漏损率,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