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底层架空空间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具有多功能、对外开放等特点,分析如下

 灰空间 

灰空间是指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黑川纪章曾以他的共生理论来分析灰空间的半私密、半
开敞的过渡空间性质,底层架空空间也正充分体现了灰空间的性质:由于其有顶,避免了
气候因素的干扰,可遮阳避雨、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因无围护结构,视觉不受
影响,可引入更多的室外自然光线和景观。室内外空间界限模糊,相互融合,可引入更多的
自然因素。在具体设计上底层架空空间内可引入绿化、水体、小品及坐椅、电话亭、灯柱、招牌
等设施,使人置身于架空空间内,又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

——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

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这是底层架空空间和其他类型的公

共活动空间显著不同之处,是具有特殊魅力的空间形式。

 

2 开放性

 

一般而言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越高,就越受市民欢迎。建筑底层架空空间的开放程度较
高,是布置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效手段。如香港汇丰银行连接城市两条主干道,设计者福
斯特架空底层市民可自由穿越或停留,成为融入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如广州市规划局
办公楼以底层局部架空形式,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半公共性的开放空间;还有在裙楼屋面上
高层塔楼的结构转换层以较高的层高架空,结合裙楼屋顶平台进行环境设计,对裙楼屋面
而言是底层架空,故可视为建筑底层架空空间的特殊形式,这种处理方式可营造归属感和
私密性较强的公共活动空间,在香港的高层商住楼中应用较广泛,如太古城住宅区、康怡花
园等,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的高层商住楼中也曾出现。当前社会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
底层架空设计适应在城市建筑中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的趋势。张祖刚先生认为:

“构成城市整

体的网络建筑,除了住宅、办公等具有私密性的部分外,趋向是逐步增多开放的建筑空间为
城市居民服务,作为居民交往的场所。这表现出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从300年前开
始特别是近100年来,各国城市都把一些私园转换或新建为向大众开放的公园,在城市
广场、市场之外,大量的文化、教育、娱乐、商业、金融、交通以及政府办公建筑等都对大众开
放,在建筑内布置多种形式的开放空间。

”

近年来欧美不少国家的高层建筑设计注重底层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结,提出

“架空底层

公有化

”的思想为市民创造通透连续的地面步行交往空间,并已制订相应的法规。新加坡

人认为土地是国有的,私人不应占有,底层架空可让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享受更多接触
地面的机会,故他们的住宅底层普遍架空。又如上海商城是商业、办公、住宅、娱乐一体的建
筑综合体,南临繁华的南京西路,用地局促。设计者波特曼架空底层入口空间,引入绿化、
小品,架空空间成为市民的开放共享空间。尽管众多车流排出的烟气难以迅速疏导,空气污
染较重,但架空设计理念仍有可取之处。

3 地域性

 

底层架空设计的应用有明显的地域气候条件。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典型的湿热气候,架空
设计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架空空间留出的阴影空间,一方面可遮阳避雨、提供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