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下要求

:

  

3.1 荷载。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包括

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地面荷载、侧向土压力和人
防等效静荷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
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
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
  

3.2 静止土压力系数。静止土压宜由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

可取

0.34-0.45,粘性土可取 0.5-0.7。

  

3.3 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去蹲。实际设计时,在外墙的配筋计算中,对于带扶

壁柱的外墙,不是根据扶壁柱的尺寸大小进行计算,而是均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不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
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这种设计将使得外墙竖
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

,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则有富余量。

  因此,在计算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时,对于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
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的外墙板块,如高层建穿矽陋
柱之间,按双向板钊算配筋为宜,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对竖向
荷载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应
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的大小,适当地配以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加强,外墙转角
处也应适当加强。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

(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

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相等,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的抗弯能
力,其厚度应与配筋量相匹配。这种情况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
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底部的抗弯能力。
  

4 地下室抗浮、抗渗及控制措施

  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实际在地下室抗浮设计时
仅考虑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会造成地
下室施工过程中因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另外,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的
上部常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由于地下室的面积较大、形状又不规则,且地
下室上方的局部没有建筑,此类抗浮问题相对比较难以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后
再进行处理。
  地下室结构设计除应满足受力要求外,抗渗也是其中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
凝土结构通常带裂缝工作,要达到抗渗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补偿收缩

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人微膨胀剂,以馄凝土的膨胀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
当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即可控制裂缝。

(2)膨胀带。混凝土中

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而设置补偿收缩混凝
土带可以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注无缝施工。

(3)后浇带。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

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应用。
(4)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如侧壁增加水
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
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当然,在采取以上措施时,同
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
  

5 地下室抗震设计

  若地下室设计不当,对其整体的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半地下室
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算其层数,总高度才能
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相立统一。对地下室顶板室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