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上引起应力集中或变形集中,以至于在小震作用下有严重损坏,在大震作用下倒塌。

 

  

3、合理的平立面布置 

  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
置符合抗震原则,从而确保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合理设置变形缝,在结构设计时
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严格控
制建筑物的高度和高宽比。

 

  

4、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 

  多道设防就是人为加强某些竖向抗侧力结构,提高部分结构的可靠度;并且有意识地
设置一些薄弱环节,使其在强震作用下退出工作。将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错开,
使建筑物的共振现象得以缓解,减轻地震的破坏作用。抗震防线的设置原则如下:

 

  (

1)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者选用轴压比较小的

抗震墙、实墙筒体之类构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构件。

 

  (

2)建筑物采用双重抗侧力体系,在建筑物中设置赘余杆件。当建筑物受到强烈地震

动作用时,一方面利用结构中增设的赘余杆件的屈服和变形,来消耗输入的地震能量;另
一方面利用赘余杆件的破坏和退出工作,实现结构周期的变化,避开地震卓越周期长时间
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

 

  

5、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 

  当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力时,其总体延性的要求可有所降低;反之,较低的抗力需要较
高的延性要求相配合。提出综合抗震能力的概念,即综合考虑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构造等因
素来衡量结构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地震时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其动力特性
密切相关,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往往
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
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
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件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因此,在确定建筑结构体系时,
需要在结构刚度、承载力及延性之间寻找一种较好的匹配关系。

 

  二、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框架

 

  与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相比,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实质性变
化,几乎每个从事性能设计研究的国家都构造了这种最新抗震设计的理论框架,尽管细节
存在差异,但基本内容相同,以下给出的性能设计总框图。

 

  

 

  

 

  从设计流程图来看,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涉及工程地震、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建筑
学及社会经济等诸多科学,每一个过程均涉及了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基于性能设计的挑
战在于要明确每一个过程的关键技术,并展开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与进步中使基于性能的
设计更加接近现实。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具体设计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

1)高层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要比较接近、变形特性要比较相近。

 

  (

2)高层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沿竖向断面、构成变化比较均匀,不要突变。 

  (

3)高层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应注意同一主轴方向各片抗侧力结构刚度

尽量均匀,应避免在主体结构的布置中设置一、二片刚度特别大而延性较差的结构,如长窄
的实体剪力墙。

 

  

2、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