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 / 21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
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
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
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
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
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
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
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
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
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
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
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
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
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
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
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
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
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
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
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