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4.2.2  

 

露天煤矿

1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需要专门疏干的矿床:

(1

 

)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补给量极少;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q<1.0L/s·m

 

,无难于疏干的强富水岩层。

2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易于疏干的矿床:

(1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1.0L/s·m≤q≤10.0L/s·m

 

,含水层富水性弱;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10.0L/s·m<q≤20.0L/s·m

 

,但补给来源缺乏。

3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难于疏干的矿床:

(1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q>10.0L/s·m,附近有较大的地表水体,并与地下水有

水力联
系;或者补给条件虽然不好,但 q>20.0L/s·m  

(2)露天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富水性强,易产生流沙等工程地质问题,不易

 

疏干。
4.3  

   

各类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3 

4.3.1  

 

孔隙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岩性、厚度、深度、结构、粒度、磨圆度、分选性、胶结

度、富水性、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沙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隔)水层的组合关系,
各含水层之
间、含水层与弱透水层以及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评价流沙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
水对矿床开采

 

的影响。
4.3.2  

 

裂隙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裂隙含水层的厚度、深度、裂隙性质、规模、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充填情况及其
富水
性;岩石风化带的深度和风化程度;构造破碎带的性质、形态、规模、及其与各含水层和地
表水的水力

 

联系;裂隙含水层与其相对隔水层的组合特征和所占比例。
4.3.3  

 

岩溶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含水层厚度、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岩溶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充
填深度

 

和程度、富水性及其变化,地下水主要径流带的分布。
以溶隙、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应查明上覆松散层的岩性、结构、厚度,或上覆岩石风
化层的
厚度、风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在疏干排水条件下产生突水、突泥、地面塌陷的可
能性,塌陷
的程度与分布范围以及对矿坑充水的影响。对层状发育的岩溶充水矿床,还应查明相对隔
水层和弱含水

 

层的分布。

 

 

 

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岩溶洼地、 漏斗、 落水洞等的位置及其与暗河
之间的联系;
暗河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暗河的补给来源、补给范围、补给量、补给方式及其
地表水的转
化关系;暗河入口处的高程、流量及其变化;暗河水系与煤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