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上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不良风气在大学校园、科研机关的反映 。他还说: 学术界、科学
界本是社会公认的一方净土,社会公众对这方净土的纯净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社会转型
期,这方净土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备受社会公众关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

夸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无疑不利于学术界、科学界的健康发展。(奚彬、翟伟:《人大代

表呼吁:不要夸大 学术腐败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人认为,学术腐败是时代的产物,
学术界是被社会污染了,并且污染的程度被夸大了。这个观点刚一露面就到了质疑。有人
问道:学术腐败为什么不能与其它腐败相提并论,难道腐败还有三六九等?(田畔:《评

〈不要夸大 学术腐败 〉,兼与李浩诸教授商榷》)。有人指出,学术腐败与吏治腐败、经济

腐败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而其危害则比后两者更大。(邹辉:《学术腐败能否与经济腐败
相提并论?》)。

  也许是感到自己 不要夸大学术腐败 的呼吁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 2003 年初,这些

低估派 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 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 出面,再次向社

会呼吁: 中国对学术界存在的不良现象,可按国际通行的说法,称之为学术界的不端行

为或不良行为比较恰当 。(孙自法:《科协呼吁改称 学术腐败 为学术不端或不良行

为》)。有趣的是,在这个呼吁中,他们重弹 学术界、科学界本是社会公认的一方净土 老

调,只不过把 在社会转型期 改成了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其要点还是在说,学术

界 这方净土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出了 一些问题 ,不值得大惊小怪。与一年前不同,
中国科协的这个呼吁在舆论界激起极为强烈的反响,绝大多数人对这个观点给予严厉批

“ ‘

判。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用 不端行为或不良行为 来描写形容这样的腐败,就如同把

……

一股翻江倒海的恶潮形容为一滴污水、把一阵摇天撼地的狂风诠释成一缕浊气。

中国

学术腐败的严重性不仅没有被夸大,恰恰相反,是被大大地低估了。(亦明:《是学术腐
败,是学术邪恶,是学术犯罪,而不是别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赞同。(亦
明:《中国的人民网和北大的三角地》)。

  可以说,对学术腐败严重程度的不同估计本身就反映了学术腐败的严重程度。因为对
于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学术界来说,信誉是第一位的。信誉不存,学术就没有一点价值。
所以一名学者最重要的品德就是洁身自好、对虚假和腐败有疾恶如仇的态度,也就是眼睛
里容不下沙子。对腐败现象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正是学术腐败日趋严重的一大症状。不仅如
此。这些人还进一步指责别人揭露腐败,并且和社会舆论讨价还价,计斤较两,争论学术
腐败的程度到底是被夸大了还是被低估了,这说明他们已经丧失了廉耻心、羞耻感。

’”

  实际上,就在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在全国人大呼吁 不要夸大 学术腐败 的几个月
前,南京大学就有 16 名学者向学术界提出倡议,要以德治学,抵制腐败。(朱庆、兰亚明:

《南京大学 16

位中青年学者倡议 以德治学 》)。他们当然不是在无的放矢地空喊。据揭露,

学术腐败在南京大学十分严重。一名南大教授抄袭他人被举报,但学校硬是怕追究下去会
影响学校论文的产量而把此事压了下去。(万伟:《南京大学的学术腐败》)。近有传闻,
因抄袭剽窃而闻名天下的北大教授王铭铭有可能到南大落户。(张云坡、天正:《南京大学

引进 剽窃教授 引起风波》)。最近一项针对包括南京大学等七所江苏高校大学生的调查
表明,近六成的大学生曾经在考试中作弊。(袁建阳:《南京大学生诚信调查:一成常作

 

弊 逾五成作过弊》)。还有就是,南京大学在全国炒得火热的 全球招聘 教授一事,最后

却 走样 成了 低调图变 ,这里面的原因,学术腐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耙粪者:《南

京大学 低调图变 背后的 难言之隐 》)。腐败到这种程度,还需要夸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