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史考特 下海 了。 下海 后的史考特,对广告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进行了专题研究,他发现:
  (1

 

)广告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是相对的。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吸引人,电视广告比图片广告更能让消费者感兴趣,特别是现代三维动画广

告,如计算机的 Intel inside

 

芯片广告等。

  色彩配置的不同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如红色比绿色夺目,绿色又比黑色明亮。广告应当根据商

 

品的特征选择表现方式。

  (2

 

)感情诉求方式比理性说教更吸引人。

  人都是有感情的,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是广告致胜的法宝。例如, 献给妈妈的爱 (洗衣粉)、

送给最爱的人 (巧克力)、 与你的皮肤相亲相爱 (香皂)等等,这种拨动 情弦 的广告,效果通常会

 

很好。
  (3

 

)广告内容应当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 “

  广告文字应当朗朗上口,如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 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 广告

歌曲应当通俗、有震撼力,如我国的 太阳神 广告歌曲;广告图像应当能让消费者过目不忘,如 万宝路

 

的牛仔形象等。

  (4

 

)提高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次数。

  日本《朝日新闻》曾对此作过专门研究,发现出现次数多的广告,它的注目率比出现次数少的广告要高
出 4%。国内有些厂家认为自己的名声已经打响,没有必要再去做广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市场

 

的占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暂时的退出可能使你失去领土,再想占领就需要花双倍的代价。

  这也是国内一些 老字号 不能重振昔日威风的原因,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广告

 

满天都是。

  史考特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纽约麦迪逊大街(美国的广告街)的座上客,也使广告心理学为世人所认

可。他的《广告心理学的原理与务实》成了广告人的 红宝书 。他的座佑铭: 不要去推销商品,最好是先

”  

收买顾客 也几乎成了广告人的 语录 。

  史考特是伟大的,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心理学这一 新生事物 引到广告之中,为困惑中的广告人

 

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广告人改行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财富的增加,现代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拥有性能优越的电视机、

 

洗衣机、冰箱、汽车等等。若要等这些东西老化、损坏以后再来更换,恐怕制造商和广告人早已饿死了。

——

  生产过剩使商人的基本观点发生了改变

由生产为主转入市场和行销为主。美国商业总会会长曾表示:

” 

资本主义已经死亡,消费主义万岁!

  管理阶层中, 行销革命 成了口头禅,大家挖空心思地寻找 刺激消费行为 的方法,并从旧的需求中

 

再创造新的需求。

 

  一位汽车制造商曾表示,他一直是以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 的消费者为对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正因为如此,广告人开始对顾客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兴趣:

” 

   为什么会买这种商品,而不买那种商品呢?

” 

   为什么价格越高越有人买呢?

  广告人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对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购买动机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他们发现,一般人的

 

内心深处都有一种 喜新厌旧 的心理。

  美国汽车公司兴盛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让人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让一般人觉得开一部超过两年或三年

 

的汽车,是一种非常丢脸的事。因此,美国的旧汽车随处扔掉,如同中国人对破旧自行车的态度一样。

——

  广告人对消费心理的研究,开辟了广告心理学的新领域

动机分析,即研究消费者的意识、潜意识对

 

购买行为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的经济开始恢复,广告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动机分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创立这门学说的鼻祖之一 E·狄克特(ErnestDichter)也成为广告界的明星人物。狄克特博

士外表潇洒、精力旺盛。他为许多广告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收费也较高(500 美元 A 天),虽然如此,仍然

 

门庭若市。

  狄克特博士拥有数百个美国家庭的 心理档案 。这些档案对每个人的安定性、野心、精神状态以及实
际需要都有详细的记录,并针对上面成员,作试验性的广告。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些广告对忧愁者适合,哪

 

些对乐观进取的人更具吸引力。

  例如,他曾告诉制鞋商: 你向女人推销的不是鞋子,而是一双漂亮的脚! 狄克特博士认为,成功的

广告人必须懂得 控制一般人的动机、欲望,并促使消费者对尚未成熟的新产品产生欲望 ,他的观点改变

 

了传统说法 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 的内涵。

  心理战术的引入,使广告界焕然一新。美国广告和行销方面最具权威的四种杂志,《广告时代》、《印

 

刷油墨》、《潮流》和《商业周刊》,经常以整版篇幅刊载这方面的文章。

  虽然也有一些强硬派人士认为,宣传的重点应放在 产品质量 上,但对心理战术也渐渐接纳。一位广

告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我对大卫·奥格威所提到的商业形象问题,虽然并不完全赞成,但形象却是非常重

要,所有广告人都应当用心揣摩。 在广告人的大力号召下,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纷纷加入广告人行列,为

 

市场行销作大众心理研究。
  美国佳品面包公司准备选用美女作为公司的商标,有人建议用电影明星,有人推荐用一个不知名的小女

孩。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请来两位广告心理学家,其中一位认为采用明星比较好,大众
能迅速认可,给人以实在之感;但另一位则认为小女孩虽然暂时不被认可,但能给人以愉快的联想,而且小

 

孩的吸引力是永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