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南,到福建省七个地级市做有关程朱理学(也叫"闽学"、"朱子学")的综合调查。为此,我做了大量的准

……

备工作,开具了数量足够多的学校证明,筹措经费,事先跟沿途的各文化机关、高等院校打好招呼

准备

工作做得很细致,但是一路走下来,我发现并不顺利。

 

第一部分 第 4 节:有礼走遍天下(2)

    途经南平建阳市的时候,我去找在那边做生意的叔叔,在他那儿住了几天。朱熹生在三明,长在武夷

山,却长期寓居建阳,死后葬在建阳市黄坑大林谷,至今留有考亭书院、朱熹墓等重要遗迹。此外,蔡元定、

蔡沈、熊禾、游九言等理学名家也是建阳人。至今,建阳市最重要的公路还叫朱熹大道。所以考察福建理学,
建阳是极重要的一站。

    这一天,我又要出门,叔叔忽然叫住了我:"你带烟了吗?"

    我很是奇怪:我又不抽烟,带烟干嘛?

    叔叔说:"这就是你不对了。你不抽烟,不等于别人不抽烟啊!你可以禁自己,但绝对不能禁别人。出

门在外,这点礼貌还是要有的!你一个大学生,做这些调查对别人又没什么好处,别人为什么要配合你?"

    最后,叔叔塞给我两包烟,让我见着人之后,先给别人递烟。他还特别交待了一句,不要见着女的就

不递,因为有些女的也抽烟。

    说实在的,我一下子还不大习惯,平时我可是个"好孩子"啊,不抽烟不喝酒的,一下子给别人递烟,

还真的不大习惯。还记得当时我笨拙地抽出第一根烟的时候,对方就笑了:"你平时不怎么抽烟吧?"

    尽管有些不习惯,但我发现后面的事情果然好办多了。之前,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主动自我介绍,

说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大学,到这儿来干什么的,可对方还不见得会搭理我。许多人往往是盘问来盘问
去的,最后甩下一句"这事不归我们管",把你噎个半死!

    

——

后来,我无论走到哪儿,都先给别人敬烟,不管对方抽不抽

你不敬烟,又怎么知道对方不抽烟呢?

一般来说,你到一个陌生的单位找人办事,彼此不熟悉,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僵局,拉近彼此的距离。

    怎么拉近?说好话?太假了。送东西的话,成本又太高了。恰恰是这几毛钱一根的香烟,能够迅速地

打破僵局。因为他不管抽还是不抽,都能一下子感觉到你在尊重他,把他放在了眼里。那他原有的戒备心理,
或者说潜在的敌意,都会消失大半。

    就这样,我的社会实践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一根烟,许多原本可能磨叽半天的人开始为我大

开绿灯。我算了一下账,发现前后只花了几包烟的钱,却在无形中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闽中调查宋朝刻本一事。那天,博物馆本来是不上班的,但是由于我事先跟当地

的文体局打好了招呼,几根烟的工夫下来,我已经跟他们的领导相处得很融洽。得知博物馆当天不上班之后,

他马上给博物馆的馆长打了个电话,让人过去开门让我参观。结果,博物馆方面听说我是文体局那边介绍过
来的,表现得特别热情,主动讲解了起来。最后,他还从珍藏室里拿出了一些特殊藏品让我欣赏、拍照。要

知道,这些东西在平时可都是看不到的。

 

第一部分 第 5 节:有礼走遍天下(3)

    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你是"好孩子"而对你更加宽容,你所谓的"纯洁"在社

会人士看来,恰恰可能是"不懂事"、"不懂礼貌"的表现。在社会上,你要对一个人表示敬意,就得按照社

会的规矩办事,否则你就会摔跟头、吃苦头。

    在这些规矩里,有好些是教科书不会教的,媒体也不会光明正大地讨论,比如说抽烟这种 "有害健

康"的行为,尽管很多人天天在做。当然,它们也不是潜规则,很多时候它就像给先人烧纸钱一样,你很难

说它好坏,是迷信活动还是文化习俗。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们比那些冠冕堂皇的大

道理都管用。在工作中,了解并掌握这些实用的礼仪技巧,能让你成长得更快,成为一个既懂礼貌又能办成
事的好员工。

    可以说,一个人只有礼仪上真正成熟起来,才能算是成年了,否则还是小孩子。你没看到,那些 20 出

头但还在向父母要钱的成年人大多喜欢自称"男生""女生"吗?这不仅仅是标榜年轻或喜欢装嫩的问题,更

重要的是,它是一道心智成熟与否的分水岭。很多人觉得自己刚参加工作,还年轻,所以拒绝学习职场礼仪,

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却不自知,甚至无形中得罪了人,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如果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那么请检查一下自己,看自己在礼仪方面是不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