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难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提及到

的木材堆场的总储存量上限是2.5万

非木材堆场的总储存量上限是2.

5万m

, 目前的日照森博和贵州赤天

化纸业项目原料木片

(竹片)

堆垛的

体积均远大于上述数据,

由于木片的

火灾危险性大于原木的可能性,

因此

加强对原料场特别是木片(废纸)

垛的消防设计非常必要。按照

《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

规定,

最大的消防用

水量是60L/s,

超过该储存规模的备

料堆垛应设置什么样的消防系统并

按照什么数据进行设计呢?

有的单位

是只按照60L/s设置消火栓,

有的是

消火栓水量加上6 0 L / s 设置消防水

炮,

而中国国际公司设计是按照消火

栓水量加上100L/s设置消防水炮。

者认为设置消火栓加消防水炮系统

是十分必要的,

并且应按照100L/s水

量设置水炮系统。

目前的浆纸企业原

料堆垛长、

宽、

高尺寸都很大,

火灾危

险性大且扑救困难,

例如日照森博浆

纸的一个木片堆垛尺寸为1 8 0 m ×

50m,堆垛顶部高度近25m,

如果仅采

用室外消火栓灭火难以扑救到较高

较深的部位,

虽然依靠消防车可以满

足扑救较远处火灾的要求,

但一个地

区的消防车数量毕竟有限,

消防车的

水炮出流量在50L/s左右,如果固定

消防水炮在流量和水压要求上与消

防车类似,

可以起到消防车的作用。

另外根据青州造纸厂与日照森博浆

纸项目设计前消防单位审批的批复

意见,

要求按照两只50L/s水炮同时

保护一点考虑,

这些文件是以后作为

消防部门进行消防规范修订时候的

编制参考资料,

因此建议大型浆纸企

业原料堆垛当储存容积超过消防规

范的上限时,

应设置消火栓加消防水

炮 系 统 ,消 防 水 炮 系 统 设 计 流 量

100L/s。

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木

片堆垛两侧设置挡墙的高度在6 ~

8m,

因此消防水炮不宜与堆垛设置过

近,

以免挡墙对水流产生遮挡作用。

如果确实受条件限制距离较近时,

设置不低于5m的炮台底座。

2.5

大型纸机车间与库房室内消防

系统及消防接合器设置的问题

目前大型纸厂的纸机车间建筑

面积往往超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的限制,同时由于受工艺要求的限制

无法设置防火墙,

虽然可以设置水幕

系统进行解决,但由于其水量较大而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对于

水幕系统的设置也给出了一些说明,

不建议在长度超过1 5 m 的开口处使

用。

纸机车间的火灾危险性最大的区

域是纸机烘干罩内及包括打包线在

内的完成部分。

目前对于大型纸机车

间的消防,

我们采用车间内设置消火

栓系统,完 成 部 设 置 消 防 水 炮 的 措

施,

同时纸机烘干罩内设置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

由于设置了消防水炮和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

室内消防总水量达

到90L/s以上,

像设置自动喷水灭火

系 统 的 大 型 纸 库 的 消 防 水 量 也 在

80~110L/s,

由此按照

《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

要求设置的室外消火栓以及

消防水泵接合器就达6~10个。

如此

多的器材在设置时应注意尽量对应

分散设置,

分布在车间的不同侧面。

例如每两组水泵接合器设置在一起,

与两组室外消火栓对应设置,

消火栓

与接合器的距离满足

《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

要求。当受车间或库房位置的

限制只能设置在一侧时,

应特别注意

在室外供水干管上按照规范要求设

置适当的分割阀门,

避免该管道检修

时全部消火栓不能供水。

需要的消火

栓数量较多但布置间距建议不要低

于8m,

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考虑当消

防车停靠在路边时车身长度占用一

定距离,

如果消火栓过近,

造成其他

车辆难以靠近使用消火栓。

对于室外

消火栓,

虽然按照规范要求在室外管

道上设置分割阀门可以关断事故消

火栓的管道,

但主管道的管径较大且

阀门井距离较远,

寻找需要一定的时

间,

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采用干管安

装还是支管安装消火栓时,

都应采用

带检修阀门的形式,

旦事故时可直接关闭

该消火栓的供水进行

检修。

2.6

长距离输送栈桥

的消防设置

《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

没有对栈桥消防进

行明确规定,

在以前制

浆造纸厂的栈桥以室

内消火栓消防为主。

着大型浆纸企业的发

展,

目前原料输送栈桥

可以长达几百米,

同时

由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的栈桥和制浆等车间。

echnology

技术进步

工程设计

73

China Pulp & Paper Industry  Vol.28, No.9  Sep.,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