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9

年第

7

液压与气动

与主阀上腔压力

p

x

上升

,

p

x

上升和

p

A

下降的共同

作用下

,

主阀芯向下运动

,

主阀可变节流口开大

,

致使

p

A

上升

,

这样就使输出压力

p

A

保持在设定值 。

当输出

压力

p

A

增大超过设定值时

(

p

A

用于动力负载时

) ,

先导阀芯向右移动

,

先导阀左边可变节流口变小

,

右边

可变节流口开大

,

致使先导阀腔压力

p

x

与主阀上腔压

p

x

下降 ,主阀芯上移 ,使进油口 B与出油口 T相通 ,

此时就相当于溢流阀 。

4 泵控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采用了液压先导外部压力加压控制同步变量

泵 ,如图 1,主泵压力 16 MPa,流量 100 L /m in,冷却泵
压力 1 MPa,流量 36 L /m in。主泵通过液压先导外部
压力加压控制排量的变化实现执行机构的运动速度的
改变 。系统具有极好的微动性 ,使液压系统的冲击大
大减少 ,有利于保护液压系统和各液压元件 ,使液压元
件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辅助泵用于冷却循环 。大大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作业效率 。

5 结束语

在当前大型高速造纸机中 。对液压控制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 ,在对压榨辊控制时 ,不但要求有稳定的压
力 ,而且要求对压力和流量进行比例控制 。本文论述
的压榨部液压控制系统对榨辊可进行远程压力比例控
制 ,对有要求的榨辊可进行同步控制 ,在多缸同时工作
时具有防止压力干扰能力 。根据造纸机动作时要求快
速常态工作时低流量稳压的特点 ,采用了系统动态变
量供油控制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并延长了使用
寿命 ,大大节省了能耗 ,减少了系统发热 。

参考文献

:

[ 1 ]

 王秋嫦

.

水平式夹网造纸机的特点及应用

[ J ].

造纸科学

与技术

, 2006, 25 ( 6) : 94 - 96.

[ 2 ]

 王明霞

,

华品蓝

. 3700

造纸机液压系统及计算机闭环控

制的应用

[ J ].

轻工机械

, 2004 ( 2) : 15 - 17.

[ 3 ]

 姜福祥

.

影响电液比例溢流型三通减压阀输出压力因素

的数值分析

[ J ].

机床与液压

, 2007, 35 ( 12) : 99 - 101.

基于

T

2

S

模糊预测的

22M N

快锻液压机的

多模式智能控制系统

左  来

1

,

周国雄

2

Multi

2

mod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

2

S Fuzzy

Forecast for 22MN Fast Forging Hydraulic Press

ZUO Lai

1

, ZHOU Guo

2xiong

2

(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04;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 :针对快锻造液压机具有高压 、

大流量 、

大运动惯量等特点 ,提出基于 T

2S模糊预测的的多模式智

能控制算法 。首先 ,采用基于 T

2S模糊模型对于压机超程进行预测 ,然后根据预测的超程值 ,修正压机动梁

位置偏差 ,并作对压机当前作业模式判断 ,从而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以实现液压机控制精度和运行速度 。
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克服压机动作时滞过程的超调问题 ,具有快速性和准确性 。

关键词 :快锻液压机 ; T

2S模糊预测 ;模糊控制 ;免疫 PID

中图分类号 : TP27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0

24858 (2009) 0720019205

引言

快锻液压机组是金属工件加工的重要机械设备 。

随着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自由锻件的尺寸精
度和生产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 ,利用有
效的控制策略 ,保证液压机压下精度的同时 ,提高锻造

速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收稿日期

: 2009

2

01

2

09

 基金项目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 05003A )

 作者简介

:

左来

( 1971

) ,

,

湖南湘潭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机

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