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8’

Chemical Propellants&Polymeric

Materials

2009年第7卷第3期

碳、碱量少,去除率高,可减小污泥生成量,缩

短反应时间,减小反应器体积。目前实现亚硝酸反

硝化r1:业化运用的报道并不多见,难点在于如何实

现有效抑制硝化菌的活性使得亚硝酸根得到积累的

过程;另外,各影响因素的协调运行也有待进一步

的应用研究。

1.4厌氧氨氧化技术

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是在厌氧条件下,以硝

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直接氧化生

成氮气。目前推测厌氧氨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一

种包括羟氨和亚硝酸盐生成N:O的反应,而N:O可

以进一步转化为N:,氨被氧化为羟氨。另一种是

氨和羟氨反应生成联氨,联氨被转化成N:并生成4

个还原性【H】,还原性[HI被传递到亚硝酸还原系统

形成羟氨。第三种是:一方面亚硝酸被还原为

NO,NO被还原为N20,N20再被还原成N2;另

一方面,NH;被氧化为NH20H,NH20H经N2H4、

N2H2被转化为N2【17l。

通过将好氧出水回流到厌氧流化床来建立的厌

氧氨氧化过程可以防止低碳氮比渗滤液的硝化反硝

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消除对硝化反硝化的抑制

作用,降低出水亚硝态氮和氨氮浓度,并可提高系

统的总氮去除掣181。林建清等人¨91采用升流式厌氧

污泥床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的脱

氮进行3个月的连续实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对氨

氮具有去除效果,月均氨氮去除率从第1个月为

13.1%上升至第3个月的39.8%。朱明石等人【20】采

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膜反应器建立厌氧氨

氧化工艺来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当进水夕(NH,一

N)、p(N02一N)、户(TN)分别为340.0mg/L、448.8

mg/L、788.8

mg/L时,其去除率分别为84.0%、

93.O%、85.O%。

与传统生物硝化反硝化技术相比,厌氧氨氧化

技术需氧量低,不需夕IqJD碳源和中和试剂,同时可

大幅度减少污泥产量,是目前已知最经济的生物脱

氮。1:艺;但因厌氧氨氧化的反应速度比较慢,故

所需反应器容积大。目前国内在厌氧氨氧化生物脱

氮领域开展的研究1二作不多,为使这一具有良好应

用前景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在]:业中得到应用,今

后应进一步研究确定厌氧氨氧化的反应机理,寻求

适于反应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及反应器系统。

2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

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其主要原理是NH;、M92+、

Po;一在碱性水溶液中反应生成MgNH。P04"6H:o

沉淀,达到除氮目的。该沉淀可用作复合肥料,能

实现废物利用。

化学沉淀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pH值、

n(M92+):n(P043一):以(NH i)、氨氮浓度、温度等。钟

理等人12I】通过对比MgO+H3PO。和药剂MgHPO。对

水中污染物NH,的去除效果,得出前一种药剂较

优,其在pH=9-ll,n(M92+):n(POi一):咒(NH;)=

1:1:1,n(H3P04):刀(Mgo)>1.5:1时,对废水中的氨

氮去除率高达99%,处理后残液中氨浓度<l

mg/

L。采用组合工艺,通过分步沉淀的效果优于普通

反应,以(N):,z(Mg):珂(P)=1.5:l:1.5时,可使垃圾渗

滤液中的氨氮浓度降低到28.54mg/L,去除率达

98.10%t221。对Mg:+、Mn2+及Mg:‘+Mn2+体系在P硝一

作用下对氨氮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Mn2+的效

果最好,M矿+与Mn2+混合效果最差。用Mg“、Mn2+

及M92++Mn2+体系对广州李坑垃圾场渗滤液中的氨

氮进行处理,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4.1%、96.1%、

92.7%t2”。

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在除去废水中氨氮的同

时,得到许多农作物所需的一种复合肥料,达到变

废为宝的目的。对于一些系统内部排出的磷酸盐废

水,如高效磷处理系统出水或浓缩后的工业废水,

采用化学沉淀法可节约药剂费用,利于大规模应

用。但化学沉淀法只能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对总氮

的去除效果不好。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时,药剂使

用量大、污泥生成量多,使得处理成本偏高,药

剂投加引入的氯离子及余磷易造成二次污染。

3.化学氧化法

3.1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通人废水中达到某一点,

在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较低,而氨的浓度降为

零。当氯气通人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

增多。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

化。折点氯化法除氨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

害的氮气,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NH;+1.5

HOCI一

0.5 N2+1.5 H20+2.5 H++1.5 Ci一

由反应式可知,到达折点的理论需氯(cl:)量为

7.6

kg/kg(NH 3一N),而实际需氯量为8—1

0 kg/kg

(NH,一N)。在pH=6~7进行反应,则投药量可最小,

接触时间一般为0.5~2 h。严格控制pH值和投氯

量,可减少反应中生成有害的氯胺(如NCI,)和氯代

有机物。

万方数据